(圖:長江商學院校友事務及亞洲市場副院長 朱睿)
長江是中國大陸第一所且唯一一所教授治校的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校友事務及亞洲市場副院長朱睿,於第十三屆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期間接受專訪表示,教授治校的特色是學校的重大事項要由教授集體決定,裡面蘊含著民主的機制。
年僅40歲的朱睿,是長江商學院目前最年輕的副院長及市場行銷学教授。同時兼任長江商學院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的她,原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市場行銷系副教授、系主任,願意捨棄北美教職回國任教,便是出於長江商學院在中國大陸教育體制外一份專屬的靈活及創新。
長江商學院致力於打造國際頂尖的商學院,不僅理念、師資、課程內容與世界同步,今年更有進一步全球化的發展計畫。以下為朱睿專訪精華摘要: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長江商學院有非常多相當知名的企業家學生,比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請問是什麼原因吸引他們聚集到長江商學院?
朱睿答(以下簡稱答):這首先要歸功於創始院長項兵,當初打造長江商學院的定位時,思路是要聚集“金字塔”的頂尖人士,給他們傳播最新的管理學理念。同時,他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找到這些人,也就與其他商學院明顯區隔。後來,其他人看到這些知名校友自然受到吸引,希望前來就讀。
長江的師資力在中國的商學院中最強,來自歐美、亞洲一流學校、擔任終身教职的老師比比皆是;他們不只瞭解西方管理學,也研究中國。這樣東西合璧的特質對學生非常有幫助,讓學生的企業品牌從1到10建立起來。
問:長江商學院致力於培養優秀的企業家,據您的觀察,企業家學生在就讀之前與之後,獲獲得的最大成長與改變為何?
答:我聽到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視野被打開了。」因為他們平時忙於工作,看的東西比較侷限,現在有機會能脫離日常的業務,到教室來聽最新的商業理論,跟同學探討,跟老師學習,跟校友交流,思想上獲得很大的開放,我覺得這是他們最大的進步。
問:長江商學院的海外課程非常精彩豐富,請問以台灣為目的地,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嗎?希望提高學生的哪些能力?
答:長江非常希望培養校友的人文素養,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有卓越的商業理念,也有社會責任感,而且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所以在課堂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到人文素養比較深厚的地方體驗人文精神。在這方面,體驗比看書可能更有效果。
台灣是我們的首選,因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及保護、服務領域的細緻、對民主平等的尊重等,台灣非常值得學習。這是我們帶學生來台灣的原因。
問:長江商學院的校友力量非常強大,請問這在中國的商學院是不是相當特殊的現象?
答:長江校友中,有一半以上擔任企業的CEO或總裁;長江校友擔任一把手的企業營業收入合計相當於2014年中國大陸GDP的六分之一
問:長江商學院在教學及研究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但比較為一般人所知的是八卦緋聞以及所謂的「富豪俱樂部」,請問你對這件事是怎麼看的?
答:其實我們擋不住別人的嘴,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讓真正體驗到長江文化的這些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長江商學院圍繞培養新一代商界領袖與弘揚新商業文明,在諸多領域開歷史之先河,展開了一系列全球引領式的“大風流”創新。例如,2005 年長江商學院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將人文模組加入商學院核心課程中,宣導以“人道”和“人文”精神反思商業行為與發展;同時宣導學員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公益事業,每一個EMBA同學都要完成六天義工服務,獲得「公益學分」,否則沒辦法畢業。
問:「教授治校」是長江商學院的一大特點,請問在體制運作上有何特點?為什麼要採取這種體制?
答:教授治校在國外的商學院很普遍,它的特色是學校的重大事項要由教授集體決定,裡面蘊含著民主的機制。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教授的任命或提升、教學課程設計、項目運營,包括學院戰略的制定等,都要由教授委員會進行討論,打破了“行政治校”的模式,也保證了學院的研究方向不會一味迎合所謂的市場熱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授治校能保證一個學校真正尊重教授的看法。為什麼教授這麼重要?因為教授是學者,擁有獨立的學術主張,教授治校能有效避免學校成為一言堂。同時,也能保證每一位教授在投票時,有意願為學校的發展來考量。
問:請問長江商學院接下來有哪些更上一層樓的新發展計畫嗎?
答:我們跟哈佛大學的甘迺迪學院簽了一個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共同探討世界所面對的重大問題並探索解決方案。我們也和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合作開設雙學位的EMBA,基礎班在北京上課,進階班在4個國家的5個城市上課,包括南非、倫敦、北京、洛桑和上海,學生讀完就同時擁有長江與IMD的學位。另外,還有專為韓國CEO新開設的EMBA,因為很多韓國企業家想切入中國大陸市場,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長江商學院的這個課程將是一個很好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