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容青史盡成灰!張純如以生命書寫南京浩劫

無法遺忘歷史 歷史不會遺忘

陳虹瑾
user

陳虹瑾

2015-09-02

瀏覽數 24,050+

不容青史盡成灰!張純如以生命書寫南京浩劫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張純如塑像。圖片來源:wikipedia)

時值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總統馬英九日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頒發褒揚令給過世11年、著有《被遺忘的大屠殺 1937南京浩劫》的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

這份褒揚令由她的雙親張紹進、張盈盈代表接受。馬英九強調,這是一份遲到了11年的敬佩與感謝。

無法對這段歷史視而不見的張純如,出版這部作品就震撼美國政壇,這本著作不但榮登暢銷排行榜,更激起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的重視。就是因為她的著作,促使美國國會推行法令,要求日本政府公開日軍暴行史料,對後世影響甚深。

不容青史盡成灰!張純如以生命書寫南京浩劫_img_1

小女孩聽聞慘案 寫南京悲歌

第一次聽說南京大屠殺時,張純如還是個小女孩,透過父母的口述,她首度聽聞南京慘案。

她在書中寫下:「我的父母親雖然不曾目睹南京大屠殺,但他們從小就聽聞這些故事,然後將這些故事傳承給我。因此我知道,日本人不僅把嬰兒剁成一半,還切成三、四段;他們還說在好幾天之內,長江就被血水染紅。父母的聲音因忿恨而顫抖,據他們描述,南京大屠殺是日本在荼害千萬個中國人的戰爭中,最窮凶惡極的一樁事件。 」

動盪的年代,張紹進夫婦安然度過中國多年的戰爭與革命,最後在美國中西部大學城當教授,從此得以安身立命。然而,他們不曾忘卻恐怖的中日戰爭,也不希望張純如忘記這一切,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史實。

張純如指出,在整個童年中,南京大屠殺一直深藏在內心深處,並且「隱喻著一種難以言說的邪惡」。但是,年幼的她並不知道事件細節,也很難判斷它究竟是神話、傳聞或歷史。

張純如就讀小學時,曾為了查詢有關南京大屠殺事件的隻字片語,查遍市內圖書館,但是毫無所獲,這讓她覺得很奇怪。年幼的她不解,倘若南京大屠殺果真如此血腥、有如父母所述,是一場「世界歷史上人類最野蠻的行為」,為何沒有專書詳述這段歷史?

1994年,她在加州參加一場由「亞洲保存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世界同盟」贊助的會議,紀念在南京暴行下的罹難者。對張純如來說,兒時記憶的南京大屠殺,終於成了真實的口述歷史。

會議大廳中,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些海報大小的南京大屠殺照片,其中幾張是她一生所見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照片。她寫下:「雖然小時候聽過許多南京大屠殺的事情,但當我看到這些照片時,卻猝不及防──赤裸裸的黑白影象,被斬斷的首級,腸開肚破的人,赤身裸體、被強暴者強迫做出各種春宮姿勢的婦女,她們臉部扭曲、痛苦與羞愧的表情,令人永誌難忘。」

但是,她指出,亞洲以外的人,大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恐怖。在美國出版的歷史書籍上,大部分忽略這則事件。如果仔細檢視美國中等學校的歷史教科書,就會發現,只有少數教科書提到南京大屠殺。當時,南京大屠殺仍是一個蒙昧隱秘的事件,並非有如日本原子彈爆炸,或德國屠殺猶太人一樣廣為人知。

這本書絲毫不掩飾的陳述日軍在南京所犯下的殘酷與野蠻行徑。張純如說,之所以提出這些數字,為的並不是刻意要建立一個數量上的紀錄。「我的目的是要了解整個事件,並希望世人從中學習教訓,記取沉痛的殷鑑,」她如是寫道。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沉冤未雪 呼籲日本面對歷史

先來看看幾個數據。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專家估計,自1937年底到1938年初,在南京有超過26萬平民死於日軍手中。另有專家估計,這個數字至少超過35萬人。

她引用歷史學家的估算數字指出,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著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延展的距離長達200英里。他們身上的血總共重達1200噸,屍體可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如果將這些人一個個堆疊,將達74層樓高。

張純如在書中強調,人們該記取的不僅是南京大屠殺之中「到底有多少人罹難」,更要謹記這些人是如何慘死的。中國人被日軍拿來當肉靶,練習刺刀,並進行斬首比賽。約有2萬到8萬名中國婦女遭到強暴;日軍更實行窮凶惡極的虐待,像是用鐵鈎鈎住民眾的舌頭,把人吊起來;或是用土把民眾埋到腰部,然後眼睜睜看狼狗將他們撕裂。殘暴景象著實觸目驚心,即使是在南京城裡的納粹人士,也驚嚇萬分,其中一位曾公開表示,這次大屠殺是「獸性機器」的發作。

她在後記部分呼籲,日本這一代面臨一個關鍵性的選擇。他們可以繼續欺騙自己,日本的侵略戰爭是一場神聖正義之戰,僅因為美國經濟強權,所以他們不幸戰敗了;他們也可以徹底斬斷國家的恐怖遺產,面對真相。

她指出,日本必須坦承在南京犯下的暴行,不僅有法律責任,更有道德義務。至少,日本政府需要向受難者正式道歉,賠償那些被日本暴行摧毀生活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下一代日本公民大屠殺的真相。

而道歉,雖然為時已晚,但是至關重要—若日本期盼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並為這頁令日本在歷史蒙羞的黑暗篇章畫上句點。

母親作傳 寫給離世女兒的情書

「人生有許多美好的獻禮,但最寶貴的是能夠愛一個像你這樣的女兒。」

這是張盈盈寫給女兒的生日卡,也是勇氣滿盈的母女情書。

張純如過度投入工作,在36歲那年舉槍自盡。她的死,曾遭外界諸多揣測與渲染,張盈盈在《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書中還原真相,重現女兒的寫作初衷,排除許多傳聞,呈現真正的張純如。

「為了純如,我非寫這樣一本回憶傳記不可,我想純如也會希望我這樣做。」張盈盈寫道。

透過字字句句,張盈盈重新爬梳與張純如的來往信件、演講稿和電郵,一點一滴書寫女兒的童年、求學、堅持記錄史實的辛苦調查過程,以及在美國文壇力爭上游、爭取出版的經過。

張盈盈表示,女兒死後初期,他們不斷自問「女兒為什麼自殺」,懊惱未能即時阻止這樁悲劇。當時的他們,並不了解什麼是憂鬱症,更不知道有關診斷和用藥之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幾年來,張盈盈整理女兒生前的字字句句,拼湊出女兒的病情,療癒她的喪女之痛。

不容青史盡成灰!張純如以生命書寫南京浩劫_img_2

(總統馬英九頒發褒揚令予已逝作家張純如,由張純如雙親張紹進、張盈盈代表接受。圖片來源:總統府官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