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打破分科,重整科技教育

萬其超
user

萬其超

1993-03-15

瀏覽數 9,600+

科技/打破分科,重整科技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4月號雜誌 第082期遠見雜誌

在提升科技專門水準的呼聲中,國人最先想到的多半是增加經費、人力與單位,而較少考慮從結構調整來提高現有資源的效益。

以工程科學來說,一般人常以理工統稱。其實理(Science)與工(Engineering)是有本質上的分別。理科是由大自然現象歸納出來的一套有條理的學問,如數學、物理等等,這些學問有其單獨存在的意義,與人類生活之改進無必然關係。

但是工程學門,則是由關係各項工業需求的技術,綜合整理而產生,所以工程學門就分為電機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可是,某一項工業需求的技術不一定是單獨一類,所以某一工程學門內部,也自然可能包含好幾門邏輯上並不一定歸為一類的學問,譬如機械工業中最常需要的技能是熱傳、固體力學、控制。於是這幾門也就自然成了機械工程學的核心,但電機工業中控制也很重要,控制是就同時也可以是電機工程的核心,學問是同一套.只是應用對象不同而已。

但是近二十年來,這種傳統分類法發生問題,因為每一工程學門的研究與運用領域,都有大幅度的擴充,使得每一工程學門不再與舊有行業維持一對一的關係。

學問與行業非一對一關係

譬如一位化學工程研究者,可能是協助醫生從事氧氣在細胞膜上滲透的質傳現象,他的工作場所是醫院而非一所化學工廠,而另外一位同系的教授,可能從事半導體砷化鎵膜沈積的製程研究,他的研究伙伴是電機系中從事固態元件的教授而非化工系的同事,此外實驗室與教學也會發生重覆浪費,譬如電機系與機械系甚至化工系都會維持一個控制學實驗室。

所以我們可以考慮比照科學分類的精神,將工程學門重新按照學問的本身性質加以分類,譬如把工程學門分為控制輸送現象力學等等,這一新分類方法至少可以在鑽研專門技術之研究所層次試辦.使真正同質性較高的人歸或一類,至於大學部則可以維持電機、機械等傳統學科,以培育具有完整基本專業知識的電機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等等。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這一套方法尚有一項優點,就是可以減少一個國家因為某項工業的成就而造成對某一工程學門的過大衝擊。

譬如一個國家如果化學工業不景氣,化學工程因同名之累,一定受到池魚之殃,優秀學子望之卻步,教育資源產生浪費,而事實上一位受過良好化學工程教育的人是可以在許多其他地方有所發揮的,將工業與學門的分類予以區隔,就可以使教育學術界有較大的穩定性。

當然一項新構想,說說容易,做起來就要很大的決心,尤其是在學術界,體制上要做調動,是古今中外都很難的。一家公司內部可以一年重組三次,而一所工學院,一百年後可能還是原來那幾個系。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