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領薪族, 窮不起的未來

一旦意外跟疾病衝撞進來,醫療險將是健保以外的生活防護網

陳昕彤
user

陳昕彤

2015-06-10

瀏覽數 74,250+

領薪族, 窮不起的未來
 

買保險?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買保險」三個字之後,就會開始啟動心理防禦機制來迎戰接下來會發展的話題,否則,我們就不需要這麼多保險業務員了。然而,你可知道,現代社會有一種窮不起的未來趨勢正在悄悄地醞釀。

讓我們先來想想現代日常生活中,有哪幾個關鍵字跟我們息息相關:

一、加班:

現代領薪族的上班生活可不比從前,「加班」彷彿成為掛在身上的魔咒,把個人的年終績效、企圖心和前程…等等,已經全部都綁在是否經常加班的這個行為上。

二、22K:

對小資領薪族來說,22K月薪所潛藏的並非只有低薪問題而已,更大的風險實則隱藏在沒有能力儲蓄未來。市面上雖充斥著教人投資理財的書,但實際上大多數領薪族缺乏心力來承擔投資可能產生的損失風險。因此,多數人情願選擇保本、保守的理財方式(或說:享樂方式)。

三、約聘與外包:

22K的月薪,其實只要妥善分配仍可擁有理財的空間。但通常22K的職務工作是以非正職的約聘或外包的方式提供給求職者,因此,如果失去了聘任合約或職務縮編,領薪族將會少掉固定收入,不可視為長期的穩定收入。

四、小確幸:

這10年以來,台灣大興文化創意風,無論是小旅行、文藝咖啡店或療癒小品、集點換購……,文創消費雖撫慰了苦悶的生活壓力,但這種『只買得起小確幸』的消費風氣,恐怕有些粉飾太平的味道。

試想:我們把上述的四個關鍵字拼湊起來會是甚麼樣貌的小生活?

「我們變得及時行樂,未來,該怎麼辦,已無力去想像。」不得不說,如此的生活方式是存在著一種危險平衡的,一旦哪天人生的意外或疾病衝撞進來,「可觀的、龐大的、只收現金的」醫療支出將會壓垮一切。

一旦意外或疾病衝撞進來,就是錢和時間的耐力賽

攤開重大病症照護支出項目,風險發生時會出現醫藥費、生活費、看護費三大基本支出。無論有沒有家庭可以撐腰,光這三項支出,都會是一場錢和時間耐力賽的挑 戰;若再計算到健保不給付的病房差額(因為健保病房總一位難求)、無法工作的損失、和灌飲食以外的膳食費,耐力賽的門檻又將再高一層。

根據102年衛生福利部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國人一生平均醫療保健花費男性約280萬元、女性國人更會高達395萬元(註);並且,60歲過後平均每人所 需要的個人醫療費用就開始等比級數的衝高(60-69歲是新台幣75,000元NTD、70-79歲是新台幣108,000元、80歲以上是新台幣 142,000元),活越老醫藥費越貴、但能賺取收入的時間也越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另外,在不分年齡的手術需求方面,國人從2006開始到2012年的 手術人次持續上升並處於高攀不下的狀態,平均每分鐘有19人次需要門診手術、有8人次在進行住院手術,花在醫療上的費用相當可觀。就醫過程必須使用的醫療 器材,更在健保財源緊繃的限制下,有許多是屬於自費差額的項目,例如:醫師指定用藥(可能療效較好,副作用較少)、麻醉劑或氧氣相關費用、化驗檢驗費……, 都屬於健保不給付項目。

領薪族, 窮不起的未來_img_1

註:資料來源 102年衛生福利部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

「三不」危機氾濫,領薪族啃食窮不起的未來

我們這代領薪族容易氾濫著下列的「三個不」:

一、不敢理財:

理財的態度仍屬保守。無論或理財或投資,都鮮少有時間去學習如何建構人生風險的安全防護網。

二、不能損失:

長期處於危險平衡狀態,容易使領薪族寧願把錢花在用得到的消費,也不願花在會有損失的投資行為上,拒絕任何風險。

三、不去行動:

要跳出舒適圈的行為,改變是很難的,需要顛覆力。消極的理財慣性需從觀念上開始做起。

領薪族, 窮不起的未來_img_2

醫療險,對現代領薪族具有時間效益性

常言道:「人生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沒有人喜歡被錢與時間追趕的生活。購買醫療保險,可說是現代領薪族在健保以外替自己打理的醫療保障。

財務規劃上,醫療保險是越早買越好,並且是投保者越年輕越便宜。再從損失層面思考,其實,資本越小的領薪族越需要靠著醫療險儲蓄未來,像是滿期領回的醫療險,讓人們在做好人生意外項目的防禦措施之餘,更添了儲蓄的附加價值。

大家都清楚「錢花在刀口上」的重要性,但每人所需的量身規劃都不同。因此,購買醫療險時應考量當下收入和生活開銷如何平衡,依據收入發生的時間點,透過彈性化的支付方式,小額的定期或每年整筆支付,都可以是最佳化配置的好辦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