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0年代末期到八0年代初期的十多年歲月裡,中國大陸對北越軍經援無數,為了越戰,中國方面先後動員近三十萬名「志願軍」支援北越,陣亡人數近兩千人,據曾任中國駐越大使,現任人大常委的符浩告訴筆者,若無中國的援助,北越不可能打贏越戰,他說:「事實上,越戰應該是中國打贏的。」因此,一九七八年越南入侵高棉導致雙方關係交惡,並引發了一九七九年中國「教訓越南」的邊界戰爭,隨後中、越關係陷入中斷,直到一九九一年武文杰、杜梅訪問北京,雙方才恢復正常化關係。
一九七五年越戰結束後,越南當局犯了一個嚴重的決策性錯誤:當越共統一越南、美軍不光榮撤退、越南全國戰後百廢待興之際,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在內,短期內不可能經援越南,助其復原戰後經濟。蘇聯在越戰中期即把援越數額逐漸減少到近乎零,中國是當時唯一能援助越南的大國,雖然,此時的中國歷經文革浩劫,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肥」,「文革」方興未艾時,中國大陸能軍援北越,越戰之後當然也能勒緊自家褲腰,協助越南復興。但是,短視的越共政權在越戰結束後迫不及待地與中國交惡,進而形同「鎖國」達十四年之久,國內兵困民窮,直到最近幾年,熬不住日益困窘的經濟危機,才設法四處求援,笑臉迎人。
迫於經濟,打破鎖國策略
就美國而言,越戰既是惡魘一場,越戰結束之後,美國政府、民間,提到「越南」不免充滿痛苦回憶,對諸如尼克森、季辛吉這種實際與越南人打過交道的美國領袖人物而言,更有諸多不愉快的經驗。
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季辛吉從巴基斯坦進入北京和周恩來舉行初次會議時,即對越南人的「無信、無義」大加批評。因此,直到去年年中之前,美國根本不考慮和越南建立正常化邦交。一來,越南已成歷任美國總統的臭鼬,無人願意招惹,以免惹來一身騷味;二來,依然鎖國的越南,既無蘇聯與中國撐腰、支援,又無西方國家願意理晤,其本身在戰後又一窮二白,這種對區域性安全威脅大減的越南,正可以使美國喘一口氣。
冷戰結束後,地緣性政治衝突減少,經濟性需要迫使越南重組其內政與外交策略,首先它必須與中國建立正常化關係,減少雙方的領土衝突,最好能爭取到中國的經援;此外,在與東協國家及其他東南亞鄰國開始爭取友好關係,期冀引進外資解決其經濟難題,其中台灣、新加坡都是越南積極爭取的對象;最後,越南希望經由各種管道,發展與美國的關係,希望能使美國解除對越南的禁運措施,以此引來日本及西方國家的鉅額投資。
蘇聯瓦解後,亞太地區今後將形成中國、日本、美國三強鼎立的局面,論經濟實力,論軍事力量,亞太地區在二十一世紀的走向無法踰越此架構。對越南而言,面臨此區域性結構的發展,它勢必要找出其立足點。一九七九年,為了教訓越南,中國發動了一場對越戰爭,雖然此仗的勝負雙方各執一詞,但是越南十分明白的是:越南的軍力無法與中國相比,而且從國家利益而言,此時此刻越南沒有和中國交惡的必要。
美國解除長年對越禁運
此外,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衡量,蘇聯瓦解後,中國成了全球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最近,美國從菲律賓撤軍,而中國方面又積極現代化其軍事裝備,除了向蘇聯購買現代化武器,又聘雇許多蘇聯高科技人員助其發展現代化武器系統,基於過去與中國有交惡的經驗、基於自己對南海諸島有領土野心,越南對於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擴張自然感到不安。
相同的,美國也擔心中國日益興旺的經濟發展,和其借助俄羅斯軍事及科技人員協助所發展的軍力,在亞太地區,尤其東南亞地區會逐步擴張其影響力,進而使東南亞地區現存的和平架構失衡。這種區域性小氣候乃促成了美國與越南之間關係的突破。
去年十月間,布希政府派遣一個高階層代表團到越南找尋戰後失蹤美軍的下落,當時獲得越南政府密切配合,越南政府趁此機會向美國政府表達了願意與美國發展正常化關係的姿態。十一月底,一個由美國聯邦參議員凱利John Kery率領的參院代表團在越南訪問五天之後,宣布越南政府對美國找尋失蹤美軍的作業給予充分配合,因此呼籲布希政府解除對越南的貿易禁運措施,這正是越南期待的發展。
到了十二月十四日,布希政府進一步宣布,美國各公司可以自行到越南設分公司及履行契約行為。布希政府這種措施等於部分解除了美國在越戰之後長達十七年之久的對越南貿易禁運。一般相信,在布希下台之前,若越南方面採取進一步積極協助美國找尋失蹤美軍下落的行動,布希很可能再次臨去秋波,採取和越南關係正常化的措施。
不過,在本文截稿時間為止,美國各大公司對布希政府的措施仍採觀望態度。一方面原因是美國各公司仍在評估目前到越南投資的利;一方面,對於河內政權的態度還未能摸透,還不知道越南政府目前對美國人的態度究竟如何?
日本「自主外交」的新嘗試
日本對越南的「染指」完全著眼於商業利益,在過去,東南亞地區的經貿發展一向與日本有密切的關係,越戰之後,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未和越南往來,但近兩年來,日本一嗅到美國對越南的政策有鬆動的跡象,立即加快腳步先美國一步駐足越南。
兩年前,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已在越南成立辦事處,接著好幾家大公司也開始進入越南。去年十月,布希政府則派高層代表團赴越南,日本政府立即在十一月五日宣布將恢復與越南的正常關係,並在十一月中旬宣布貸款近四億美元給越南。
當時日本政府之所以選擇美國大選過後才做此一連串宣布,原因在於不願意把日本這些政策改變成為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競選話題。
事實上,在越戰期間,日本雖然與西方國家站在同一線上,但是,美軍撤出越南後,日本並未與越南斷交,只是在一九七九年越南入侵高棉時,日本才與西方國家一致中止對越南的所有援助。當時,越南政府也趁機拒付向日本取得的近兩億美元的貸款利息。因此,日本政府最近急於放貸給越南,部分原因也是要讓越南有能力以「新貸」還「舊貸」,越南則用餘款做為其「十年建設計畫」的部分經費。
當然,日本先美國一步與越南交往,也有其外交策略上的居心。冷戰結束後,日本逐漸想走出美國外交的陰影,自創新格局,也藉機另闢可以取代美國的市場,十月二十五日日皇明仁訪問中國,日本政府與米安羅(原緬甸)的接觸,以及最近與越南的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都是這種「自主外交」的新嘗試。
台商押對了寶
越南方面也想盡各種辦法拉攏日本,除了圖謀日本的資金,另方面也要藉日本去誘惑美國。日本目前在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已具主導地位,若在越南又搶先美國一步,則日後可能發展為由日本主導的東亞貿易集團,把美國排除在外。此情勢若實現,日本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若減輕,則遲早要擴充軍力去保護其商業利益,如此必然破壞亞太地區均勢,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前景。
因此,在經濟利益、區域安全、國際大氣候的新發展之下,越南又成了中國、美國、日本的搶手貨。此時此刻,李鵬的訪問、日本的經援很快的即將促成美國與越南關係的正常化,這種發展若持續下去,最得利的可能是早在三年前即抱冒險精神赴越南投資的台商。目前台商在越南投資總額達七億五千九百萬美元,占所有外商總投資額的百分之二十五,居首位,遠超過香港、法國與荷蘭。
台商過去在外資上到處押寶,這回在中國大陸、日本、美國要逐鹿越南的趨勢中,又押對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