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坪林的「鬍鬚茶園」,所種出的文山包種茶,曾在1000個參賽者中,獲得四次優良文山包種茶冠軍和全國製茶比賽第二名,它是出自於茶園的主人王成意之手。
王成意以上五代,全部以種茶立命,在他小時候就立下了不種茶葉的志願,但身為獨子,後來看到父親不忍荒廢茶園,退伍後仍接下了3甲地的茶園擔子。
從討厭學製茶,到立志把家裡的茶葉發揚光大,王成意認為,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茶!茶葉是活的,需要不斷研發與創新。
製茶達人王成意,特別強調「做不好,就如同做白工」,要做好當然也必須付出相對的成本,他斥資用空調來來控制茶園的溫溼度,這正是他獲獎不斷的秘訣。王成意用他對製茶的堅持,製出坪林區名聲最響亮的茶。
(文:Wayne/圖片來源:flickr Ashwin Kamath)
【原文節錄】
王成意 要做就做最好的製茶達人
冬日冷氣團南下,令北部產茶重鎮新北市坪林區增添不少蕭瑟感。一群工人舉起鋤頭,往休耕數年的土壤猛刨。他們在原本休耕的田地,刨出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
明年起,這處「重生」的茶田將冒出整片翠綠的茶樹。
這片環狀茶園並非傳統梯田式設計。茶園主人王成意指著這片田園,自豪地說:「很少看到茶園規劃成圓形的吧!」
早年,台灣茶素有「北包種、南烏龍」之名。尤其在坪林地區,因地處水源保護區嚴格的管制,當地茶農在很早以前就採行安全農業作法,產出的茶葉品質既優良,又有安全保障。
一抹灰白落腮鬍、今年50歲的王成意,其茶園名稱正如個人形象,稱為「鬍鬚茶園」。
從王成意以上五代,全部以種茶立命。王成意曾經在1000個參賽者中,獲得四次優良文山包種茶比賽冠軍和全國製茶比賽第二名,讓「鬍鬚茶園」的知名度不脛而走。
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為何?接觸種茶產業近半世紀的他走在茶園裡,說出一個論點:「天、地、人」,即天氣、土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