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地方豪權 世代交替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2-11-15

瀏覽數 15,750+

地方豪權 世代交替
 

本文出自 1992 / 12月號雜誌 吳舜文傳

闖蕩江湖,強手環伺,唯有憑仗高超扎實的功夫底子,才得創下一片天。但是,勞筋骨、忍心性的長年錘鍊,又有幾人耐得住?

卻有那幸運少年,得天獨厚,師父將畢生修練的精粹輸送予他,彈指間增長了五十年功力。

立法院第一次全面改選,武林高手盡出競技。其中有一群地方派系新生代,承接了父輩數十年經營的政治經濟資產,功夫天成;復有上一代所欠缺的高學歷和清新形象,內外「裝備」齊全,意氣昂揚地進軍中央,外界視之為台灣政壇的明日之星。

在特重家世背景的政冶圈,過去有傳誦一時的「四大公子」(錢復、陳履安、連戰、沈君山),父子兩代的權貴榮寵大多從上而下、由層峰賦與,也常給人「騰雲駕霧」、與本土脫節的觀感。

隨著強人逝去,這種優勢也一去不返;日前陳履安的長子落髮出家,雖是個人抉擇,都也極富象徵意義地為這個時代畫上句點。

如今政治實力必須扎根於基層,真正權力的來源在於選票,所謂的「家世」也有了新的意義。

今年參選立委的台北縣派系「四大公子」(劉炳華、林志嘉、陳宏昌、趙永清)、高雄市的王家、陳家和高雄縣的余家子女,儼然成為新一代「世家子弟」的典型。

根本是爸爸們在競選

這群「天之驕子」,未必樂意承認自己承父餘蔭,卻都懂得充分運用這分與生俱來的優勢。

三十二歲、容易臉紅的陳建平,為競選在高雄市四處露面,旁人介紹他時一定以「這是議長陳田錨的公子」為開場白。強調保持鄉土「原味」的陳宏昌,文宣品上一再出現他與父親陳萬富(前台北縣議長)和叔父陳信義(前台北縣議員)的合照。一位助選幹部打趣:「這次根本是爸爸們在競選。」

地方派系以政商網絡長期累聚的財富(房地產是主要財源),為這群參選的子弟兵提供豐盈的彈藥庫。台北縣地方人士談起往年選舉幾大家族買票請客的大手筆,如數家珍,至於這回第二代出征,「應該都會當選,就看錢花多少。」

家族身經百戰的選舉經驗,盤根錯結的樁腳布陣,更使這些年輕選手一起跑即先聲奪人。去年底國大選舉一落幕,前板橋市長劉順天的三子劉炳華就接收了好幾位參選人的競選班底;如今競選總部裡起碼有十位曾擔任過大選總幹事的大將,甚至使今年的總幹事遲遲難以推出。

高雄縣八卦寮第三代的余政憲,評量政治家族子弟參政的利弊時形容:「就像男人娶了有錢的老婆,少奮鬥二十年。」現任立委林志嘉(其父林大坤為前五股鄉長),也露出他招牌式的「孩子王」笑靨說:「上天對我太好了,給我這樣的父親,我要珍惜這福分。」

倘若放到台灣的政治發展史中,地方派系第二代群起逐鹿中央,恰為中央和地方關係的轉變落下註腳。

研究地方派系的政大政研所副教授黃德福分析,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後,面對中共威脅和外交挫敗,為了鞏固政權合法性,一直和地方勢力維持共生關係。早年最典型的做法是,一方面限制跨縣市的政治串連,另方面則提供地方人物政經利益(如鎮民代表、客運業特許等),以換取他們對政府的認同。

當時由於國會長期未改選,除少數刻意拔擢的人物(如謝東閔、張豐緒),地方人士鮮少晉身中央。直到民國五十八年中央民代增補選,才開啟一遭新門;如今國會全面改選,地方政治人物躍躍然爭取最高民意機關中「一百六十一分之一」的發言權。

國民黨陷入輔選惰性

就在同時,解嚴後的國民黨既不復往昔的政經大餅在握,地方派系卻已悄然茁壯(如藉炒作房地產迅速致富)。遭逢民進黨的政權攻防戰,國民黨或出於「求勝心切」、或出於「輔選容易」的惰性,在選舉中對地方派系日益倚賴妥協。

以派系林立的台北縣為例,一位助選人員透露,國民黨為攫取最高票源,估計三重幫有支持五席的實力,後來經「幫主」林榮三召開內部「中常會」,決定除了蔡勝邦、林志嘉、劉炳華、陳政忠(參選北市北區)外,另推出陳宏昌。地方派系幾乎成為國民黨的「超級樁腳」。

台大政治系教授趙永茂也說,經由二、三十年的共生關係,國民黨對地方派系「很放心」,如今下一代接班,「他如亂搞,跟他父親說一聲就好了,約束力仍在。

而三十年一世代,各地派系掌門人也充滿了交棒的急迫感。當選民的素質逐漸提升,各家族打出手中王牌(大都擁有國外碩士或博士學位、強調專業形象、外型「稱頭」),搭配派系高能量的動員力,往中央攻堅。

教育產生質變

談起父輩,這些年輕人常語帶遺憾:「父親因為受學歷所限,所以不能……。」家人言談間也以如今出了留洋的碩士、博士為傲。

值得探究的是,當初父親可能基於工具性的補償心態,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反過來,教育也的確在派系第二代身上潛移默化地產生了質變,形成兩代間政治性格的許多差異。

父子關心事務的層面顯然不同。父輩囿於地方性的角色和活動空間,大多是草根型政治人物;第二代則具有全國性和國際性的眼光,談起西方政治理念即眉飛色舞。

而不論相較於草莽氣質的父輩,或某些持有貴族身段的世家子弟,這些扎根在地方、枝葉伸展到高處的派系第二代,彈性較大。在震耳欲聾的電子琴花車陣中,他們泰然與鄉親握手話家常;紮起領結接待外賓時,又有另一番從容。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經營人脈的手法也有差異。立委林志嘉指出,老一輩較重血緣、地緣,年輕人則傾向專業和理念的結合,扶輪社、青商會和球友會,都是交朋友、培養政治實力的好地方。台北縣政壇第二代有個兄弟會,每月聚會聯誼,遇有特殊情況,如協尋失蹤兒童專案,林志嘉也向他們募捐。

陳宏昌也表示,上一代間因選舉恩怨,難免有心結,但並不妨礙第二代「把酒話桑麻」。

開山創派的父輩江湖味重,在優渥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人則較有理想的色彩。一位地方人士舉例,父親可能認為「發財是我有本領,你們還想分一杯羹?」兒子則比較會考慮以回饋社會改變形象。

地方派系不乏遊走法律邊緣,靠政商勾結而壯大的事例,老一輩因而也習慣於隱晦低調的政治運作。讀過民主政治教科書的第二代,聽聞種種對於父親素行的批評,親情和理智間不免衝突,也會設法為父親辯護。

但是一位熟悉派系的政治學者也指出,年輕一輩的自信和安全感,不同於父輩的自卑和狹隘,「對於民主、公平的接受程度也較大。」

兩代政治理念分歧

政治理念的差距,直接反射出兩代對選舉策略的歧見。

幾乎所有派系人物都指出,「父親重組織戰,兒子重視文宣,」以致許多競選總部中呈雙軌運作。組織動員由老一輩擔綱,文宣則「讓年輕人去玩吧!」而花費自然也倍增。

一位文宣幹部無力地說,老一輩強調布樁、勤跑,根本不相信文宣功能,設立文宣部只因為「人家有,我們也要有」,比重僅占競選活動的十分之一。資深幹部對文宣品的色彩、文字也常插嘴干預,甚至會拒絕付款。

「買票」是兩代間爭執的焦點之一。一位外界看好的候選人,低頭垂眼無奈地承認,上一代對道問題的確「另有看法」。

屬黃復興系統的台北縣候選人韓國瑜,曾勸一位派系子弟不要賄選,他答說:「如果不買票,家裡就不讓我出來。」另一位曾以「形象牌」參選縣議員的派系二代也說,買票一事長輩們根本不讓他打點,甚至還瞞著他。

這些「改良品牌」的派系人物,在立志「改革國會」之餘,是否可能提升久為人詬病的派系文化?

民進黨籍二屆國代賴勁麟不以為然地說,派系打出形象牌,只是種「化妝」,「包裝起來,讓別人更看不清楚。」

永遠被派系綁住

姑且不論候選人個人意願為何,論者大都悲觀地認為,這些政壇新人,身負延續家族政治香火的使命,踏著父輩搭建的階梯登上政治舞台,「伸手要錢、開口要人」,很難擺脫家族的利益包袱。

另一位民進黨國代李文忠則說,派系新生代的矛盾掙扎他能理解,但只想問他們兩個問題:「你有沒有買票?」「你將來是否為家族利益說話?」答案若是肯定的,「他們的矛盾掙扎對我就完全沒有意義。」

「他們永遠被派系綁住了,」中國時報記者孫廷龍直說,這些派系子弟雖然掛的是教授或社團負責人的頭銜,「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他是靠什麼起家的,」「形象牌」也不過增加買票的回收率罷了。

相反的,許多人擔憂,派系第二代積極躍身中央,顯示地方局部利益將進一步滲透國會,金權政治也將轉烈。

國民黨籍二屆國代傅琨成批評,地方派系紛紛推出子弟兵進軍中央,「造成政經資源的壟斷,使一般人對民主喪失興趣。」

雖然多位候選人強調,過去基層聲音難達中央,日後中央和地方需求應互相配合;但近來日趨惡化的金權政治令人憂心,過多地方色彩和利益包袱沈重的人物進入國會,會使「思考集體利益」的效果打折扣,立法院可能會變成「省議會和台北市、高雄市議會的台北分會」。

地方派系力量明年若大舉進駐立法院,首當其衝的將是內閣人事改組和國民黨十四全大會的權力重組。現任立法院長劉松藩和國民黨黨鞭王金平就是派系中人,未來地方勢力也將更有機會進入權力核心。

雖然地方派系第二代政壇資歷尚生嫩,初入國會未必立即發揮影響力,但台大教授趙永茂指出,這些人物有穩定厚實的地方力量為後盾,日後連任機會較大,影響力將日積月累,「劉松藩、王金平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而為了鞏固既得利益,地方勢力到達中央後,也可能朝縱橫兩向做多方串連結合,屆時發揮的威力將不是目前各次級團體能比擬的。尤其各派系大都認為是靠自己的人和錢當選的,日後黨更無力控制他們。

我的資源就是我的包袱

如何導正地方派系力量,這和台灣所有其他的政治問題一樣,需要建立一套健康透明的遊戲規程,而幾乎所有派系新生代,也都能認同這點。

滿懷熱情的初生之犢,究竟能搖撼多少根深柢固的派系文化?台北縣中和林江派的趙永清低語:「我的資源就是我的包袱。」「高雄王」的長子王志雄甚至說:「如果有來世,我不願生在世家裡。」或許,造物主真是公平的,外人眼中的幸運兒,他們的無奈正是必付的代價。

在理想和現實的拉鋸中,眼前正轟轟進行的選戰就是一個試驗場,測試這群派系新生代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誠意,突破老一輩的做法。

畢竟,正如民進黨的李文忠所說:「如果你花了一億元競選,你就算是老一代的政治人物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