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雙鞋,除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還可以做什麼?全球最大公益休閒鞋品牌TOMS Shoes發起「買一捐一」的銷售模式,每賣出一雙鞋,就捐另一雙給開發中國家的貧童。
自封「捐鞋長」的TOMS Shoes創辦人麥考斯基在2006年造訪阿根廷,發現當地小孩無鞋可穿,赤腳踩地常受傷,容易感染細菌而生病,買一捐一的概念就此而生。
但是,就光靠捐助鞋子,對於開發中國家到底助益有多大?有專家質疑,這或許是一個促使人購買鞋子的公益行銷手法,若是他們真的想解決阿根廷兒童貧病的問題,就應該到當地提供醫療、教育與就義,而不是一直在其他國家賣鞋。
(圖片來源:flickr Vivianna_love)
【原文節錄】
好產品才是重點!讓3500萬貧童有鞋穿
全球最大公益休閒鞋品牌TOMS Shoes,年僅38歲的創辦人,短短8年就躍升社企規模化標竿,如何做到?
「哈囉!」10月中,美國東岸時間早晨7點,整個城市才剛剛甦醒,連日從西岸洛杉磯飛到紐約的TOMS Shoes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精神抖擻地接起電話,在忙碌差旅行程中接受來自地球另一端的《遠見》越洋專訪,語氣中聽不出一絲倦意。
「賣一捐一」風潮 平均每小時送500雙鞋
年方38歲的麥考斯基,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忙碌、身價也最高的社會企業家。他創辦的TOMS自2006年成立,短短八年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公益休閒鞋品牌,成為當下全世界社企規模化的標竿。
自封為「捐鞋長」(Chief Shoe Giver)的麥考斯基,在2006年造訪阿根廷時,看到當地孩童無鞋可穿,赤腳踩地常受傷,容易感染細菌而生病,遂動念將當地常見的平底帆布鞋引進美國,並首創「賣一捐一」(one for one)銷售模式,每賣出一雙鞋,就捐另一雙給發展中國家貧童,至今累積捐出逾3500萬雙鞋,平均每小時送出500雙,驚人影響力,全球社企界少有人及。
不只影響力,TOMS的獲利潛力,還吸引到向來眼中只有矽谷科技業的美國私募基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