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傳出秀傳醫院透過人頭公司,在四年內詐領健保4億元,大眾嘩然,但是,更令人不解的是,健保署官員表示,也是看到新聞才知情,不曉得醫院會透過人頭公司,詐領健保費。長期關注健保事務的醫改會驚訝官員如此反應,顯然管理失職。
醫改會創會董事長張苙雲表示,數年前,他們就已發現醫院會利用人頭公司,作為收取藥價差的掩護工具,並且已經對社會公開說明,衛福部也應該聽聞。她認為,衛福部和醫界都知道醫院詐領健保的手法,不該卸責,推說不知。
衛福部在9月27日發布新聞稿,澄清對財團法人醫院的財報,設有監督機制,並且聘請外部專家及公正人士共同訪查,不定期實地訪視輔導,查核法人事務運作,了解書面會計制度,可是,醫改會早就提醒在先,指稱有人頭公司,衛福部依舊沒有發現,值得檢討。
長久以來,醫院賺藥價差,就是公開的祕密,衛福部每兩年調查藥價,作為防弊的方法,衛福部認為,刪減藥價可以杜絕此一弊病,事實上,藥廠被砍藥價,醫院會透過其他方式保持利潤,衛福部仍無法對症下藥。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認為,修改現有的藥價調查機制,改以「藥品醫材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可以嚴格「盯物流」和「盯交易人」的「兩盯」策略,達到「防暴利、防造假、防貪腐」的「三防」目標,杜絕醫院藉由不實交易,墊高藥品價格,避免健保署被敲詐。
她解釋,透過即時的交易實價上網登錄,參考符合市場行情的藥品支付價格,可以避免健保署一再核給「暴利價」,省下來的費用可以彌補其他價格偏低的醫療照護服務。
她還認為,建立「防造假」的交易稽核機制十分重要,衛福部要進行查帳,了解醫院及相關組織財務進出是否有問題,避免自行登錄,共同造假。一旦發現貪汙案件,衛福部就要重罰,嚇阻交易資料申報不實、詐取健保費用等不法行為。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則說,衛福部應該掌握藥品出廠後,在藥廠、經銷商和醫療院所進出的數量、價格、存貨和客戶名單等資料,也要追查「關係人交易」、「量大和價高的交易」,避免潛藏弊端。
醫界再次爆發詐領健保費重大案件,衛福部應該要拿出魄力,建立完整的防弊方法,不要再有類似事件,免得官員又在狀況外,讓民眾質疑他們是無知,還是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