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現階段的使命,主要有三:
第一,就實際看來。在未來十年內,仍做為重要的政府政策工具,至少台電、中油、台糖都是。
第二,面臨國內外民間企業競爭。因此必須擁有企業競爭能力,運用現代化、有效的知識,在公平條件下獲勝。
第三,過去它對社會的意涵是創造GNP、就業機會,現在這種特性雖然降低,但仍占很大因素。整個社會對企業的觀點也在變,希望它由經濟個體。轉變成社會成員,國營企業因為有政策任務、規模也較大,被期望的社會角色也相對較強。
尊重專業的氣氛不足
國營事業領導人面對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要求,如何調整他自己?
首先,必須要有很好的政府政策認知、觀點。領導人必須有政府文官的歷練和溝通管道,也就是對政策的sense要夠,人際網絡也要豐富。
未來領導人擁有相當程度的照意基礎,也是很重要的,這包括員工、一般民意機構及輿論的肯定。
其次,在企業經營上,除了具備一般企業經營理念外,國營事業領導人還必須擔任變革或革命者的角色,運用授權的方式。讓「內部組織活性化」,道是他面臨的第一個課題;但不是立刻授權。要先建立中央集體制度,讓控制考核指標形成,權力再下放。
即使未擁有專業知識,領導人也至少應有認知,願意承認受過專業訓練是有用的。現在普遍來看,這方面氣氛不足。
領導人更必須要能獨立、策略性思考,企業未來如何活下去?將來的位置在那裏?對環境變遷要有敏銳感受,為企業尋找生存機會,國營事業現在恰好在轉型期。對領導人這方面的能力。會有更高期望。
在社會方面,領導人要有企業公民的概念,要知道社會對他的要求,必須清楚認知社會組成及其利害關係。體認勞工是他的伙伴、也必須擁有道德的信念,對社會付出更多的關心。多參與非營利性的工作。所以他應該不僅足公司內部的領導者,更應是社會各項活動的成員、有道德的企業家。
(許彩雪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