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趙少康:用經濟優勢改善環境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2-07-15

瀏覽數 12,250+

趙少康:用經濟優勢改善環境
 

本文出自 1992 / 8月號雜誌 教育,下一代會更好?

過去兩年間,環保問題變成國際間關係緊張的一個新來源,將來經濟的衝突會取代軍事衝突;環保問題又會變成經濟貿易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現在全世界已經搞得烏煙瘴氣,已開發國家就非常緊張,包括美國、歐洲國家、日本,都希望各國採取一些措施,防止地球環境更加惡化;但是開發中國家認為,今天全世界搞成這個樣子,主要是已開發國家像美國、日本,大量使用地球資源,發展經濟,到如今卻要大家回頭不要發展,他們不願意。

如果要開發中國家配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錢,一個是技術。為了維護地球環境,需要超過一千億美金的錢來援助開發中國家,但是大家也知道,已開發國家像美國經濟也是很慘的,這中間就有很多衝突。

向國際法的層次

為二解決環境問題,全世界為此產生了幾個管制的公約。

第一個是聯合國環境規畫署(CNEP)一九八七年制定的蒙特婁議定書,於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實施,管制氟氯碳化物(CFC)。

第二,聯合國在一九九一年成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啟府間談判委員會」,先後召開五次會議,希望削減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量。

這中間先進國家之間也有不同的立場,西歐最積極,但美國只對氟氯碳化物的限制很積極。蒙特婁議定書中提到,氟氯碳化物到西元二千年要禁用,但布希總統宣布提前到一九九五年禁用。我想可能美國已經很有把握,其科技能夠在九五年前發展出代替品。

布希自稱是「環保總統」,一方面可以達到他重視環境保護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因美國發展出替代氟氯碳化物的科技而大賺一筆,可說一舉兩得。但對二氧化碳他沒把握,所以不願意明定在西元二千年削減至一九九0年的量。

聯合國還發起一個「巴賽爾公約」,禁止有毒廢棄物跨國間的運輸,這個公約訂立迄今已兩年,並沒有好好地被遵守。

另一個是「華盛頓公約」,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國際公約。

我們的「貢獻」

那麼,我們做了什麼?

第一,在臭氧層的保護方面,在一九八八年禁止新的氟氯碳化物廠設立。

第二,以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身分,參加蒙特婁議定書的年會以及工作會議。

第三,成立了跨部會的全球環境變遷觀察小組。

第四,在一九九0年我們氟氯碳化物的消費量是一九八六年的六五.七%,比聯合國要求的減得還多;換句話說,在氟氯碳化物方面我們表現得還不錯。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將來,我們還要向國際間證明我們的誠意,必須要明確定出氟氯碳化物削減的時間表。同時我們也要求國內氟氯碳化物製造廠商提出減產的計畫表及時間表,主要是台塑公司在高雄縣有個氟氯碳化物工廠。其次,我們必須要執行氟氯碳化物及其他列管物質(如冷媒)回收的計畫。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

在溫室效應方面,國內每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一.八噸,美國每個人產生五.七噸,歐市國家每人產生三.三噸,而全世界平均每人產生一噸,所以我們的「貢獻」超過了世界的平均值。

台灣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於發電產生的,占我們所有二氧化碳產生量的三0%。所以,在減少二氧化碳方面,我們應該要節約能源,避免浪費;其葉n改善能源的效率,提升能源的轉換、輸送、儲藏及利用的效率。將來應該採用二氧化碳產量較少的能源,像液化天然氣等;還有,核能發電也是不產生二氧化碳的。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核能發電是種乾淨的能源,它的問題主要在安全性。

兩千億台幣的制裁

未來的趨勢曼,軍事戰爭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貿易和經濟的戰爭;而各國執行環境保護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它的貿易是不是會受到制裁,開發中國家現在很擔心這個問題。

從蒙特婁公約開始,不是締約國就會受到制裁。GATT也把環保列為項目之一。巴賽爾公約及未來可能簽定的地球公約,就會變成約束國際間經貿及環保很重要的公約。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我簡單用「蒙特婁議定書」說明環保和貿易之間的關係。

按蒙特婁議定書原來訂定西元二千年禁用的制裁辦法,從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開始禁止列管的氟氯碳化物從非締約國輸往締約國。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不能去簽約,因此現在台塑有個廠做氟氯碳化物,它的外銷就會受到制裁。

另外,從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開始,禁止含有氟氯碳化物的產品從非締約國輸往締約國,如冷媒、髮膠用的推進器、電子產品的清洗劑都使用氟氯碳化物。從明年一月一日開始,我們生產的冷氣機、電冰箱就不能輸往締約國。到一九九五年以後,在製造過程中使用氟氯碳化物的產品也不可以從非締約國輸往締約國。

從九0年起,我們生產的氟氯碳化物不能外銷,每年影響三十億到四十億台幣;從明年開始,冰箱、冷氣機等不能外銷的話,每年影響十到十二億台幣,冷氣機占七到九億台幣。到一九九五年開始,電子工業產品、電子資訊產品包裝時用的緩衝材料、PU的隔熱泡綿,因製造過程使用氟氯碳化物而不能外銷的話,估計每年受影響的產值高達新台幣二千億元。

環境保護帶來的貿易制裁就是這樣子。這只是氟氯碳化物。其他像二氧化碳、酸雨、有害廢棄物跨國間的輸送,我的判斷是將來都會帶來一些國際公約及國際制裁。

期待禁用期早日來臨

針對蒙特婁議定書,環保署、外交部、經濟部、國科會組成一個小組,有五個策略:第一是希望成為簽約國;第二是希望成為視同締約國;第三是修改議定書、修改章程,使我們能夠加入;縱然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我們願意遵守此議定書;第四是希望其年會會議記錄中明載我國完全遵守蒙特婁議定書,希望各國認同而不抵制我們;第五是與相關國家簽定雙邊條約,確保我們產品的出口。此五種方式目前我們正在努力當中,希望突破膠著的狀況。今年十一月在丹麥召開年會,我們希望這個問題能夠獲得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提前到九五年或九六年禁用氟氯碳化物對我們是有利的。原來到西元二千年才禁用,在這中間的過程中,因為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為了免受制裁而使用代替性產品,會使我國製造成本提高;提前到九五年、九六年,就各國統統一樣。

環境和經濟雖有衝突性,但也有其一定的互補性。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如何用我們經濟發展的優勢來改善我們的環境。我們需要工業發展、經濟發展,但必須作出選擇。

台灣過去四十年為了追求經濟發展,對環境未盡到應盡的責任,往後要再恢復此環境,必須付出加倍的代價。在探討未來的趨勢時,更要看看我們現在有那些沒做;不要「竭澤而漁」,除了這一代,還有下一代要在地球上生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