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上班族平均需準備436萬元,才夠足以教養孩子。生兒育女的龐大負擔,加上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5年,讓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更加嚴重。生了怕養不起、擔心生活負擔過重,成了現代年輕人最憂慮的問題。
如何能改變少子化的問題,讓新婚夫妻願意生育,成了許多已開發國家當前最需努力的目標。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13年世界概況的統計,台灣生育率僅有1.11,僅次於新加坡的0.79與澳門的0.93,屬於「極低生育率」的國家群,與世界平均的2.47生育率有很大的落差,台灣更曾在2008年成了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台灣人不願生育的原因很多,包含現代人晚婚、單身人口愈來愈多等因素,但其實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育兒費用過高的問題。
從孩子出生後的奶粉費、尿布費,到上學需要的學費、補習費,零零總總的額外開銷,若教育孩子到大學畢業,436萬還是較為保守的數字。以主計處2013年公布之國人平均薪資4萬6000元來算,必須不吃不喝8年才能負擔,更遑論薪資較低的基層勞工了。
現代生活工業化、都市化,大量鄉村人口湧入都市,台北物價飛漲,空間擁擠,想在北市置產更是難如登天。因為生活不易,養兒又需擔心經濟的問題,許多新婚夫妻就選擇不生育,減輕生活上的壓力。
若照台灣少子化的速率估算,到了2025年時,台灣的人口將呈現負成長。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老年人的補助與津貼逐年增加,未來1個年輕人將扶養多位長輩,財政的赤字更動搖國家和社會的根本。
從身旁的生活狀況觀察,就不難發現到許多產業逐漸在沒落。曾幾何時,安親班一間間的在關門,就連小時候就讀的幼稚園,也拆掉改建為現代大樓。以前人人稱羨的婦產科、小兒科醫師,現在根本沒有實習醫生願意走這塊領域,受少子化影響,區域醫院、中小型醫院,已經倒了上百家。
20年前,考大學就好比科舉考試一般困難,現在,卻已有許多大學因為招不到學生,而面臨倒閉的困境。
少子化的影響,將牽動台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等多向層面,最基本的,就是人口結構改變,影響消費行為與商業規模。此外,市場也將縮小,降低企業投資意願,減少國民生產毛額,而當經濟無法持續成長,將削減國家總體競爭力。
如何能規劃出完善、最有配套措施的生育補助,鼓勵新手爸媽願意「增產報國」,是能有效提升生育率的最基本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