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法從五月分開始實施,外來勞工的運用,正式進入一個新紀元。在此之前,除了近幾個月來極少數經行政部門特別核准引進,絕大多數外來勞工都是以各式各樣的名目非法在國內工作,甚至非法在此居留或偷渡入境。
根據就業服務法的規定,政府所推動的各項公共建設,以及民間的企業經營者,都可以依法雇用合法的外來勞工。同時,此法也規定,非法外來勞工從五月一日起嚴加取締,雇用非法外來勞工的企業,將面對嚴厲的處罰。
外來勞工這個精心設計的名詞,取代了我們習見的外籍勞工的稱呼,其用意十分明顯--希望在外國勞工之外,將大陸勞工也含攝其中。姑且不談牽涉更加複雜的大陸勞工問題,單就國內已爭論多時的外國勞工而言,其中就牽涉了許多撲朔迷離、似是而非的議題,十分耐人尋味。
其實,說外國勞工問題引起許多爭論,是一個過度誇張的說法。在不久前,當就業服務法草案進入立法程序時,在一個討論外國勞工政策的座談會裡,與會的經濟學家、勞工專家、社會學家、主管官員,幾乎一面倒地對引進外籍勞工大加撻伐,痛陳其阻礙經濟升級、擾亂社會秩序、違法亂紀、破壞治安、增添社會成本等種種弊病。
面對這樣的共憤,一個平凡的老百姓很難理解,何以我們還要辛苦擬訂就業服務法中的相關規定,讓這些罪大惡極的外國勞工取得合法的地位。
合法後問題迎刃解
外國勞工被控的罪名是否成立,倒真正可以爭論。主張他們妨礙產業升級者所採的理由,進一步推論就成為:為了產業升級,我們要進一步減少初級勞動、提高勞動報酬;這種主張,似乎與最近許多學者專家抱怨勞動參與率太低、工資上漲太快等大相逕庭,而且揠苗助長的做法,新加坡十年前已得到教訓,我們大可不必重蹈覆轍。
至於外國勞工品德低落、違法亂紀傾向較高等,其實與其非法身份有直接關聯。既已淪落法外世界,要求他們接受法律的約束與保護,自然格外困難。而且負責引進非法外國勞工的,當然是黑社會勢力,對於他們篩選而來的勞工,又豈能期望品德高超?
至於社會負擔加重的問題,其實透過收取適當的就業安定費,外國勞工所取的,還是由他們自己承擔,不勞他人費心。因此一旦非法改為合法,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
問題真正複雜的在於大陸勞工。由於今天中共政權對我們存有敵意,處心積慮要台灣的兩千萬人接受「一國兩制」的招降政策,匍匐稱臣,因此讓為數逾萬的大陸來客滲入整個台灣社會,長久居留、工作,實令人有不寒而慄之感。
不過,如果每年容許一、兩萬人到這個市場經濟中熟悉其運作方式,學習若干經營與生活技巧,累積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與資金財力,這些人會成為深入大陸各角落,散播市場經濟觀念、最富生產力的種籽。這利害如何權衡取捨,觀者能否設計出一套利多而害少的辦法,應該是對此間兩千萬人的智慧與襟懷的一項嚴肅的考驗。
(馬凱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