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見天日的投資,誰有意願?-趙耀東談麥道投資案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2-05-15

瀏覽數 10,350+

不見天日的投資,誰有意願?-趙耀東談麥道投資案
 

本文出自 1992 / 6月號雜誌 第072期遠見雜誌

投資「麥道」飛機公司評估,我的結論只有一個:高風險,好機會。

假如我是政府決策官員,也會覺得兩難:接受,有接受的困難;拒絕,又怕對國家發展有影響。

如果純從商業觀點來看,問題就簡單。今天「麥道」找上台灣,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工資低,而是台灣錢多,可以解決它的財務問題。它要求財務支援,我們尋求技術移轉;其餘都是細節的問題。

我們最基本的策略是:最小的投資,而得到最大的技術移轉。

假如決定要做,細部的研究和談判、協商過程,問題複雜得一塌糊塗。「麥道」的財務、業務問題,到底要投資五%或者四0%、雙方的股權用什麼分配方式,都必須有詳細的數據支持。

假如我們的投資大(風險大),一定要派一個人去參加經營,但這個投資在十年內不會賺錢;派一個人去,十年之內毫無成就,這個人日子怎麼過?而究竟可不可以找到這麼一個能負責的領導人,才德人品都夠,還要加上國家觀念、宗教狂熱,肯背著十字架去?

不是政府,投資沒希望

對十年不見天日的投資,工商業的意願又是怎麼樣?只為了技術移轉而叫他們為國家犧牲,可能嗎?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如果說要民間出面、政府背後支持,拿政府的角度看,或許這是免除民意代表杯葛的最好方法。但事實上,不只不見天日,投資以後,公司的發展至少需要再拿出三十五億美金來。錢從那裡來?沒有這個認識的話,將來怎麼做下去?

這個案子不是政府投資,就沒有希望。假如掛羊頭、賣狗肉,民間出名,加上政府的投資,將來後果更不堪想像。

麥道案如果沒有談成,我們還有投有機會加入國際企業聯盟?

台灣是一個小規模的經濟體,不可能樣樣高科技都要搞世界第一。要不要發展飛機工業,的確是個問號。學航太的人,一定覺得不發展就是白癡。實際上不是如此,同樣的投資,比較麥道案和其他高科技案的影響,誰的規模大、容易成功,對國家產業技術有幫助而能真正生根的,我們就會選它。

但是,投資有時不一定有機會。人家找你,你就有機會;人家不找你,你自己要去找機會,這是很難的,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有高到人家要來請教我們的水準。我們不要太膨脹自己了。

如果決定要和對方談,就可以純粹用businessman的角色和對方討價還價,你來我往,用最少的投資取得等值的、完全的技術移轉。

總而言之,麥道投資案發展至今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政策來決定細節,千萬不要讓細節來左右政策。麥道案將來最怕就是細節影響到政策。

(許彩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