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杜邦(Du Pont)、卜內門(ICI)、道氏(Dow)等化學大廠已經掌握了CFCS取代品的開發技術。冷氣業中的開利(Carrier)也因為搶先開發新的空調設備而大發利市。
電子業中,北方電子通訊公司(Northern Telecom)已開發新方法,成為北美第一間不再依賴CFCs清洗電子零件的大公司。為了贏得綠色消費者青睞,通用、福特汽車也開發新式壓縮機,供應不含破壞臭氣層化學物質的車系。
清除CFCs的工作已經演變成一些企業的新商機。即使不靠這賺錢,許多企業也已主動採取步驟,去除CFCs,因為他們發現這樣做,長期來看反而省錢,又增加效率。
國內幾家企業也開始踏上這條路。
產品六0%以上銷往歐、美的宏碁電腦,前年就開始注意CFCs的問題。美國即將對CFCs產品課稅的消息,由敏感的會計師通知宏碁美國分公司;美國分公司經過幾個月研判,正式要求母公司採取行動。
「形勢比人強,」負責CFCs專案的宏碁新竹廠總經理林銘瑤說;「與其臨陣磨槍,不如早一點ready。」
宏碁本想找同在科學園區內的幾家大廠,共同研究尋找出不受CFCs影響的製程,但同業認為時間尚未緊迫,因而反應冷淡。宏碁於是轉向和工研院合作。
電子清洗業可能發展的取代方案共三種:水洗、半水洗、免洗。宏碁評估產品的特性較適合後兩種後,從去年十月進行實驗。目前,半水洗製程已經進入可將產品量產的時刻;免洗製程即將進入實際產品實驗階段。世界的趨勢是走向「免洗」,宏碁的打算則是兩鳥在手,兩套製程可依禁用CFCs時程接替使用。
「小廠看中廠,中廠看大廠,」工研院一位研究人員指出國內業者對CFCs問題的反應:「一些廠商抱著「先看宏碁怎麼做?」的態度。」現在,宏碁已經走了一半,才陸續又有幾家電腦廠跳入這個行列。「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明年要禁也不怕。」林銘瑤自信的說。
不再走舊路
新技術的發展是由歐洲、美國,而向亞洲擴展。從國外母公司獲取支援,則是一些中外合資廠或外商公司採行的辦法。生產交換機的台灣吉悌電信走得最快。
前年德國西門子公司購併了台灣吉悌電信的母公司,在新公司的計畫下,吉悌電信取得西門子技術移轉,生產新型交換機。在設計新的生產流程時,台灣吉悌電信決定把才用了四年的設備拆除,花了兩千餘萬元,換上全台灣第一套免洗設備。由於西門子也才剛採用這套新設備,台灣吉悌電信在操作技術方面得到不少支援。甚至,台灣吉悌電信所購置的部分機器,比西門子廠更新。
「已經知道CFCs的限制,投資新產品時,就不能再走上舊路。」台灣吉悌電信經理任竹生說。雖然投下鉅資改善,但據吉悌高級工程師王正專估計,由於完成品清潔度較高,可節省測試機器的維護成本,總成本可能降低三分之二。
家電業的松下、大同、三洋,也陸續得到日本母廠的技術支援,正各自展開新替代品的實驗,汽車業的國瑞汽車,自去年推出九十六台冷媒回收機裝置後,將在明、後年陸續引進使用新冷媒的汽車。由於日本豐田領先開發新冷媒,使國內的合作夥伴--國瑞嚐到甜果。通用台灣分公司也將在今年底引進不用CFCs的車。
「大廠較容易因應,難為的是小廠。」工研院化學所資訊室主任陸國亮說。清除CFCs不僅要技術,更要資金的投入,這又再度考驗台灣的中小企業。「問題都不難解決,」環保署空保處處長陳雄文卻認為:「難的是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