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9個月內,方濟各的作為讓人看到不一樣的教宗,他破除高高在上的印象,對弱勢有更多關懷,關注於貧富差距、公平正義、現代化、全球化、女性角色、婚姻、權力誘惑等議題上。
約翰•保羅二世和本篤十六世都曾經是神學院的教授,而方濟各曾經是看門人、夜店保鏢、化學劑師和文學教師。在謙遜的外表下,他是一個精明的管理者。他熟練地使用21世紀的工具來運作龐大機構。
他之所以加入耶穌會,是因為天主教堂發佈的反改革法令要求「加入教堂的前線工作,嚴格遵守各項紀律」。他承認自己不大守規矩,因此需要一些約束。他與生俱來的天賦是同情心和與別人交談的能力,在被授予神父的聖職之前,他就非常受到學生和教會年長人士的歡迎。
使用聖徒阿西西的方濟各稱號,教宗人如其名,樸實而關心窮人,促使教會提升其醫治的效果,成為僕人和安慰者的角色。他認為醫治的使命大於教條。
他曾經給一個女性罪犯洗腳,與參觀梵蒂岡的年輕人自拍,擁抱一個滿臉長疣包的人。對於同性戀者,他說:「如果一個同性戀者,有很棒的心腸並尋求神,我能怎麼論斷他?」
面對因貧窮或被強暴而考慮墮胎的女性,他說:「在這種苦難面前,誰能保持無動於衷?」對於離婚和再婚的天主教信徒按規定不能出席聖餐的問題,他認為,重要的聖餐儀式不是對完美的嘉獎,而是治療傷痛的良藥。
處理敏感議題,總是溫和以對,不過他並不會忘記堅守真理和教義,被問到女性神職,他說:「我們需要更努力發展鑽研女性神學。」在同性戀婚姻議題上,他則是回答:「我是教會之子。」,他也說明自己清楚教會的教導,神所設立的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
不過,他總會請求眾人為他禱告,並說不需要一直議論這些。因為在他心裡,比起爭辯,捲起衣袖來做事情更為重要。(李雅筑整理)
(新聞來源:《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