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商哈尼夫到啟德機場為一位來自薩伊的顧客送行;客人行李超重被罰一千八百美元,卻沒有現金支付。哈夫尼有點猶豫;他才認識這位非洲客幾天,只談成二萬美元合約,但是用力嚥了口口水,他還是把錢借了出去。
這個決定帶來了一筆百萬美元的生意。現在,頂著哈尼夫公司「安舒貿易」(Amsua Trading)名號的電子產品,已經遍銷西非洲。
地區主義是貿易潮流
國際貿易的面貌正在改變。GATT最近一回合的談判,推出了世界貿易的新戲碼;幾大貿易陣營互相叫囂;GATT倡導的多邊主義受到嚴重破壞;地區主義將是未來貿易的潮流。
亞洲商人向以急智、機伶、敢冒險、懂得把握瞬息良機著稱,往後十年正是考驗這些特質的時期。
傳統的外銷市場,包括美國與歐洲,愈來愈難打入,亞洲企業除了全力以赴,保持原有市場業績以及高品質、高附加價值、高單價商品外,更得開始仔細考量過去認為打不進去,或風險太高的市場。
東歐將會發展成亞洲最佳的海外新市場,但更大的挑戰則是征服非洲與拉丁美洲。
大部分亞洲商人聽到有人建議他們和非洲做生意,總不免露出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因為非洲是個很難賺錢的地方。
不過困難並非不能突破,機會仍然到處都有。前面提到的安舒貿易,不是唯一在非洲闖出名號的亞洲公司。印尼的Lindeteves Jacoberg(LJ)公司與當地的貿易歷史已超過百年。LJ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史庫茲是個非洲通,他說:「到非洲做生意,必須在最基本的產品上下功夫;凡是能迎合當地特殊現況的東西,都能賣得好。」
例如,東非糟糕的路況,為汽車、腳踏車零件帶來驚人的龐大市場--當地人民無力換新車,只好頻頻換零件。非洲大部分地區幾乎毫無公共設施,無線電通訊設備就比需要鋪設纜線的通信設備受歡迎。
另一樣非洲稀有的物質是水。便宜的抽水馬達、濾水設施在當地市場可期。由於燃料短缺,耐用又經濟的太陽能抽水馬達更好賣。
做好關係勝於一切
若就特定地區而言,目前非洲有二個值得注意的機會點:一在南非,另一個是東南非關稅優惠貿易區(PTA)。
南非有四千萬人口,個人年平均所得超過二千五百美元,消費力高於一般非洲國家。過去因種族隔離政策,南非一直是世界主要貿易國家的拒絕往來戶,如今隨著政策開放,各國對南非的貿易禁制可望在數年內解除。亞洲商品在道個充滿潛力的市場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東南非關稅優惠貿易區成全於一九八一年,北起蘇丹,南到賴索托,區域內人口達一億,經濟力也才剛起飛。
香港柏林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非洲部經理海先生表示,在PTA國家申,肯亞適合做為貿易的前哨站。肯亞地理位置適中,恰可涵蓋整個貿易區;有相當優良的公共建設,並且已經在蒙巴薩港和奈洛比設立出口特區。
到非洲做生意必須注意並無所謂「非洲」市場。這塊廣人的大陸地形複雜、國家眾多,種族更是形形色色,在當地找到好搭檔,或者跟有經驗的公司合作絕對必要。
「安舒」哈尼夫先生的作法是跟每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商建立關係。「當地的貿易商不多,他們會彼此通風報信。在那裡,關係就是一切。」
拉丁美洲潛力無窮
拉丁美洲和非洲同樣危險也同樣充滿市場潛力。
七0年代前期,拉丁美洲被大家看好具備發展雄厚市場的一切要素,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蹋糊塗的經濟,唯一沒有往下掉的只有外債和藥品市場。不過成功的要素仍然存在,根據「美洲開發銀行」(IDB)最近的調查,一九九二年以前,整個拉丁美洲的GDP年成長率將超過四%。
以拉丁美洲第二大市場墨西哥為例,進口設限、配額、關稅、外人投資等種種管制,大多數已經在過去兩年相繼解除。亞洲的貿易商與製造商,尤其是日商和港商,對此市場的注意和興趣與日俱增。
一家跨國服飾製造商的亞洲總裁表示:「墨國景氣正好,他們瘋狂的買東西,貿易商每年出國採購四次,什麼東西都要。」單單墨西哥市就擁有二千一百萬以上的人口、幾乎等於一個加拿大,而該國三十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七成左右,年輕消費品市場看好。
由於多數拉丁美洲的消費者屬於低收入的中下階層,價格便宜是行銷的利基所在,例如韓國三星、大宇等家電產品在當地採中低價位策略,並提供分期付款,很快就占有一席之地。
亞洲企業開發拉丁美洲市場最大的困難,可能在於語言和文化差異,但這一點也正是機會。
香港德塔貿易公司的黃小姐以她的經驗指出:「拉丁美洲的顧客不太敢向外國人買東西,一開始就取得信任非常重要。」會講流利的西班牙語,無論是建立關係或取得信用狀,都能占很大的便宜。
GATT整合世界貿易秩序的好時光雖然不再,國際貿易情勢雖然暫時看來變得困難,但正如香港上海銀行經濟專家林麥可所相信的:「那裡有萌芽的市場,第一個發現的一定是亞洲商人。」
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將是最好的試金石。
(取材自Asia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