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許多人開始留意包裝上標示的食品添加劑,其中,有一種是抗氧化劑。顧名思義,不禁令人聯想,這可能含有維生素C、E,吃了可以增加抗氧化能力,甚至延緩老化,如果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食品添加劑是加工食物的重要元素,可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但是,食品添加劑林林總總,一般人無法辨識,甚至會有錯誤認知,以常見的抗氧化劑為例,就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維生素。
環保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也是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講師的陳修玲,有「毒物專家」之稱。她曾經出版《無毒保健康》,獲國民健康署頒發「健康好書推介獎」,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最近替她發行《減法健康術》,書中就教導大家認識抗氧化劑。
陳修玲說,洋芋片、泡麵、餅乾、香腸,甚至飲料,它們的包裝上經常標示「天然維生素C」「天然維生素E」等成分,但是,不要以為吃了這類加工食品,就能夠補充這兩種維生素。
事實上,這種抗氧化劑是用來避免食物變質、變色,只是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是幫食品「抗氧化」,而不是人類!
由於洋芋片、泡麵等加工食品含有高油脂,添加抗氧化劑,能夠避免食品產生油耗味、變色。
既然是人工添加,為什麼叫作「天然」呢?這是因為維生素C、維生素E是天然存在,但是,用在食品加工業,其實就是人造的。
她還提醒,BHA、BHT等抗氧化劑也值得留意。冷凍魚貝類、早餐常吃的乾燥穀物、口香糖、香香脆脆的零食,就有它們的身影,仔細觀察外包裝標示的成分說明,就可以看到。
由於冷凍魚貝類、口香糖等食品對光源敏感,通常會裝在含鋁的塑膠袋裡,根據美國、加拿大規,BHA、BHT可以加在植物油、動物油、精油和橘子香精油,不過,從動物實驗中已經發現,這會對生殖系統、甲狀腺產生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