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台北當局一方面醞釀整合香港台商的力量,一方面經由「香港台北貿易中心」,協助台商在港發展之際,在港已廣布千餘家的大陸中資機構,也展開內部系統的整合工作。
去年六月成立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正是香港中資系統走向統合的領導機構。會長是中國銀行港澳辦事處處長黃滌顏,常務副會長則由華潤集團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周傳儒擔任。
包括華潤集團、招商局、中銀集團、中旅集團四大中資機構,以及大陸改革開放後陸續進駐香港的各省市單位,曾在香港收購地產、爭取產品代理權、競投貨櫃碼頭的過程中,互相傾軋,削弱競爭實力;這是中共要在港成立一個協調、溝通單位的主要背景。一向被賦以神秘色彩的香港中資機構,未來走向如何,也可以從這個單位的運作瞧出端倪。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總幹事曹慧聰,為北京對外經濟貿易部派出來的高級經濟師,首次接受台灣記者訪問,以下是主要訪談內容。
問:「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成立的目的為何?
答:一九七九年後,中資機構在香港的發展產生很大變化,從中央各部會到省市級,陸續在此設立了一千多家企業,範圍從工業、貿易、進出口、金融、運輸、地產物業、旅遊,到百貨零售等,都已融入香港經濟。據外面估計,共有一百多億來自中資的美金投入香港。
加強協調、溝通
中資在港已呈多元化、集團化,它們需要一個統一的組織,加強內部協調、溝通,道是成立本會的首要目的。第二個目的是要促進和外界的交流合作。
香港各個外國企業都有協會組織,我們沒有理由不設,而且外界也有這種要求,去年三月。我們經港英政府批准後就開始籌備,六月七日正式成立。
問:目前協會的成員包括那些?組織架構及權力如何?
答:本會成員包括中國資本占九0%以上的企業;或中國和香港的外資、華資企業合資成立的企業,但由中方控股者。另外,中港、中外合資,而中方占小股的企業,中方人員可以個人身分參加。目前加入協會的,都是經過中央整頓小組清理,而獲中央承認的公司,共九五二家。
協會設總幹事室,處理日常事務。一方面,我們代表中資企業對外發言,促進香港與內地、海外,中國與國外在經貿、金融投資方面的交流合作,為香港的穩定繁榮服務。另一方面,我們也負責內部自我協調、管理、服務,要求中資企業按中國、香港法律合法經營,否則企業協會有權查處。
問:協會成立以來,做過那些事?
答:我們舉辦過六次專題業務講座,像「公司在香港證券市場上市」、「國際貿易活動糾紛」、「銀行客戶的保障」等等。
問:聽起來是相當資本主義的內容?
答:不這樣不行,如果對資本主義那套不熟悉,我們的企業就要上當了。現在很多中資企業正準備要在香港上市。
另外,協會也加入了中華總商會,黃會長是當然會董。
我們還跟香港十三家通訊社、報社聯繫;參與香港重大活動,去年華東水災,我們發動會員捐了九千四百萬港元,又和中國航天部合辦中國航天科技展覽會。
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與國內聯繫,隨時詢問中央以後工作該怎麼作C
最近,我們準備出版香港中資企業名錄,這對於我們和外界交流,會有很大方便。
不能有排他性
問:你們所謂「為香港繁榮穩定服務」,究竟怎麼作?是否意味在港中資企業會愈來愈壯大,凌駕其他資金來源?
答:不,不一定要愈來愈大,我們不能有排他性;大家一起來搞,才能共同繁榮。我們不尋求過高的市場占有率,不然,全部都是中資,香港就不是香港了。
至於怎麼作,我們將來會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