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這個詞這幾年來挺夯的,很多的商品或是設計,打上「文創」兩個字,質感提升,原本不起眼的筆記本,加上設計師的神來一筆,價值立刻翻倍。但是,文創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根據文化部統計,2010年全台從事文創產業高達17萬人,公司超過5萬家,雖然數目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文創產業營業額只佔國內生產毛額的4.9%,且七成以上的公司都屬於小公司,很難做大。
另外,資策會創業創新服務中心經理林宏駿表示,每年文創業有15%代謝率,比其他產業的10%還要高!
因此可以發現,不少的文創者都是從懷抱著熱忱開始,但是創意腦不等於商業腦,尤其不少的設計師都對於自己的設計有所矜持,愛者恆愛,但若不能貼近市場,也只能摸摸鼻子。
因此專家建議,設計師可以尋找專業、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負責管理公司的行銷、業務經營,有整體的營運規劃,自己也可以專注在設計,分工合作,事半功倍。
【原文節錄】
創意不等於生意,文創創業多倒閉也多
整體而言台灣的創業氛圍不若幾十年前,只有文創產業,卻是少數生氣勃勃的創業領域。「在美國我就很喜歡逛古董市集。國外手工藝品銷售網站Etsy很夯,我就想,為什麼不在台灣也做一個?」67年次的Pinkoi創辦人顏君庭笑著說。
2010年,顏君庭放棄了美國YAHOO!年近千萬的高薪工作,賣了車子、房子回台創業。目前Pinkoi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設計品線上購物平台,集結超過3000個品牌,8000位設計師,會員多達10萬人。
像他這樣的台灣人愈來愈多。隨著社會對生活品味的重視與日俱增,文化創意儼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創業選擇。根據社群網站痞客邦調查,文創類是台灣網友心中最想創業的類型,占比高達三成。教育部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的U-STAR計畫,每年也有高達四、五成都是文創類的提案。
文創創業熱 門檻低人才多
文化部「文創產業創業圓夢計畫」2010年實施以來,每年都有超過200家新創公司申請補助。根據文化部統計,2010年全台從事設計、出版、影視、藝文等文創產業高達17萬人,公司超過5萬家。「光去年就有1000多家文創廠商找我們諮詢,希望改善經營,」台創專案經理吳於軒說。
文化創業熱,與政府大力鼓吹密不可分。2009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提出包括電影、電視、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及工藝產業的「六大旗艦計畫」,投入金額高達262億。2012年文化部成立後,更把文創作為推動主力。
另一方面,學校端也培育大量文創人才。據統計,每年台灣藝術相關科系畢業生多達6萬人,大台北地區42所大學,就有36所設有文創相關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