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於北京落幕的中共18大(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堪稱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最受囑目的一場黨代表大會。這次18大,不只宣布新的政策,也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五代領導班子,引領中國大陸未來十年發展,重要性不言可喻。
18大總共吸引中外記者超過2700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記者人數甚至還比2200多位黨代表還多。這是因為大陸的世界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少機構預測,到了2020年,大陸GDP可能領先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早在18大於11月8日召開前,從9月下旬開始,北京街頭已明顯感受到慶祝氛圍。但光鮮亮麗背後,大陸今年卻遭逢許多「狀況」。
2月6日,重慶副巿長王立軍為了自保,投奔美國成都大使館;3月15日,重慶巿委書記薄熙來因為貪腐問題被收押。4月下旬,山東省維權律師陳光誠,從家鄉沂南東師古村逃出,也讓世人驚覺,他多年來遭受當局監視、軟禁的非人道待遇。就連大陸引以為傲的經濟,也遭遇波折。2012年第三季GDP僅成長7.4%,是2009年以來首次未達7.5%目標的一季;而前三季也僅增加7.7%,全年保8無望。
對外,大陸和日本為了釣魚台主權,吵得不可開交。9月,大陸許多城巿興起反日遊行,抗議民眾失去理性,砸毀日本車、日本店面,傷亡無數;日商至今在大陸業績一落千丈。
據悉,為了18大,北京共有140萬名志願者加入維安,大街小巷都有人站崗,加上各地特種部隊、鎮暴武警也都加強戒備。在此情況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18大報告,揭櫫未來10年大陸發展大戰略。
亮點1:告別廉價世界工廠
2020 GDP與人均收入倍增
「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開頭報告說。這段文字中的關鍵字是:「建成」。10年前,中共16大時,首次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7大提出更高要求;而這次18大則允諾必須「建成」。具體目標是,2020年實現全國GDP、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2020年也恰巧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意義重大。
這份報告還提出「兩個同步」,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亦即,不只要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要提高。「低廉勞動成本、低保障時代回不去了,」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池瑞全分析。
亮點2:正視環境汙染問題
以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除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外,這次18大的亮點還有,首次加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的布局。「中國崛起後,現在和西方最大差距就在環境生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11月8日下午召開小組討論時,特別提出,發展經濟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應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樣的宣示過去不曾有過。的確,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大陸環境已傷痕累累。
2012年初世界銀行發表〈2030的中國〉報告,環境汙染已是大陸的最大挑戰。過去十年大陸環境退化與資源枯竭所造成的成本,已接近GDP10%。全世界汙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有20個在中國。中國一半的水域受到汙染,3億人飲用水也受汙染等。「離開經濟發展講環保,那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經濟,那是竭澤而漁,」周生賢期許,美麗中國要建設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亮點3:產業轉型
從硬到軟 轉而重視文化產業
在建成小康社會,五位一體布局中,文化建設也是重要一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胡錦濤堅定地說,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大陸計劃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3年將接任國務院總理的現任副總理李克強在2012年年初〈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也提到,擴大內需的最大產業潛力在服務業,而文化產業具有就業吸納能力強、社會和市場需求潛力大、以及能耗低、污染小等特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亮點4:解決致命的「貪腐」
宣示嚴懲貪腐 解決最大民怨
胡錦濤在這次政治報告中,針對黨的建設篇章,花了很多時間談論反腐倡廉這個主題。
貪汙腐敗,已是大陸人民最大民怨。從2003至2011年,被移送司法機關的貪腐公務員就達4萬2000多人,例如前上海巿委書記陳良宇、鐵道部長劉志軍等人。金額也每年增加。2007年,貪污金額1億元人民幣,已是最高紀錄;但2011年3月,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被檢舉在美國洛衫磯擁有三棟豪宅,在美國及瑞士的存款更高達28億美元。
挑戰1:缺制衡力量與制度
反腐倡廉只是口號
只是,儘管胡錦濤、習近平反腐倡廉說的很認真,多數大陸人民卻抱持觀望。 「透過中紀委、黨委系統來監督,只能抓下面的人,高層是無法撼動的,」一位學者分析。為何如此?最大問題出在大陸沒有平行、獨立的制衡單位。在歐美,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彼此制衡,司法擁有獨立權;但在大陸,司法並不獨立,無法有效制衡、嚇阻。
2010年7月,中共終於制定財產申報制度,但資訊並不對外公開,而且只有部長級以上才需填寫存款。民眾想要了解某個官員財產,提出申請,通常也被以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官員財產不公開,公眾連知情權都被剝奪,怎麼監督?」一位法律學者批評。
挑戰2:堅持「黨的領導」
改革力道不足
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許多大陸民眾認為還是不足。這次胡錦濤提出政治改革路線,「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老路是,不走極左路線;而邪路則是,不走全盤西化的民主體制。大陸要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但如果堅持黨的領導,政治改革就無法大步走。
挑戰3:貧富差距、言論自由仍無突破
另一個不足之處則是,這份報告並未提到如何解決貧富差距。「大陸權貴(官僚)資本主義,情況愈來愈嚴重了,」著名經濟學家、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多次撰文批評。原本,很多人寄望胡錦濤提出國企改革,打破壟斷局面,讓民間活力更能釋放,但也令人失望了。因為他反而強調,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同樣,人民的言論自由在這次報告中,也絲毫沒有提及。言論、媒體管制仍將持續。
胡錦濤的18大報告,雖然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相較過去,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以法治國,已有明顯進展。「執政黨現已邁出重要一步,接著關鍵在於,落實,」吳敬璉總結期許。
18大後的兩岸關係 台灣應善用優勢 爭取利多
「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圖謀,」11月8日在18大開幕式上,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語氣堅定講著,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這句話一念完,現場2000多位黨代表無不鼓掌叫好,長達數分鐘,成為本次報告中台下鼓掌時間最久的一段。
胡錦濤這段話透露出,中共的底限──只要台灣不台獨,一切都好談。報告中就寫著,「對台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台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其實,對中共而言,大陸內部棘手問題太多了,例如貧富差距、官員腐敗,台灣問題並不是最迫切的。
務實來看,在兩岸現在互動良好的氛圍下,加上新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任福建省長,與許多台商有過互動。台灣如何善用自己優勢,從大陸爭取更多利多,同時提升自身競爭力,將是未來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