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我與台北」讓設計融入生活、走入人群

募集600個台北印象

柯曉翔
user

柯曉翔

2012-10-25

瀏覽數 9,950+

「我與台北」讓設計融入生活、走入人群
 

你心中的台北印象是什麼?是物價高的天龍國,還是美食之都?美國紐約知名設計師Milton Glaser的「I?NY」創作已成為世界知名標誌,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也沿用這項元素,12位學生走上街頭,請600位路人運用「I」與「TP」(我與台北),即興創作台北印象。

這是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李根在所出的「視覺傳達設計」課堂作業。12位未來的設計師離開電腦,走入人群,各自尋找50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請他們在寫著「I」、「T」、「P」的A3白紙上自由填空揮灑。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系主任王韋堯表示,設計本來就應該融入生活,其實任何人都可以設計,也具有藝術天分,只是沒有被啟發。她很欣慰學生願意分享設計能量和熱情,也讓更多民眾了解設計。

昨天在台科大國際大樓舉行的「我與台北」特展中,可看到許多民眾的台北印象。有人心中的台北是牛肉麵、一零一大樓和中正紀念堂;有人畫了一個鈔票飛走的圖案,象徵台北市物價高昂;有人戲謔地畫上小恐龍,寫著「天龍kidding!」諷刺台北被稱作「天龍國」的形象。

德國籍老師Fabian Harder畫了一個正要起飛的飛機,用簡單的中文寫道:「飛機上的那個是我,明天要離開台北好難過。台北蚊子(小黑蚊)太多,但是人們很友好!」

在尋找素人作畫的過程中,學生常常遇到多半路人表示自己不會做畫,反而小朋友倒是很樂意分享。李根在說,學生從遭遇挫折、被拒絕到完成作業,其實都是學習的一部分,讓學生感受人群的實際溫度,這也是對於設計師很重要的溝通訓練。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所研究生曹心琪說,這次走出戶外面對人群,她從中得到許多靈感,民眾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習慣,產生600種對於台北的不同想法,「我們每個人也交到50個相談甚歡的好朋友。」

李根在表示,台北市爭取成為設計之都,其實不只是政府官員和設計師的事,最重要的是市民一起創造氛圍。台科大「我與台北」特展證明,每個人心中都有繪畫的種子,透過灌溉就會發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