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奧運場內爭金 場外企業瘋贊助

鄭婷方
user

鄭婷方

2012-08-04

瀏覽數 11,150+

奧運場內爭金 場外企業瘋贊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倫敦奧運開幕,雖然場內仍維持不能在衣服上繡廠商名字的傳統,但是各大廠仍無所不用其極,搶食可能的商機大餅。

《經濟學人》指出,國際奧會四年來,包含倫敦奧運和溫哥華冬季奧運,就從轉播權利金和贊助費中,成功吸金48.7億美元。倫敦奧組委及殘障奧運更另外靠授權紀念品和賣門票,就再從贊助商拿到超過10億美元。

其中11大主要贊助商,付給國際奧會鉅額費用,就為了有權使用奧運品牌,而每一個領域的贊助商都是獨家贊助,像是軟性飲料就是可口可樂,信用卡是Visa,電視都是Panasonic、素食店是麥當勞,代表著你在奧會上,吃不到其他品牌的薯條,也不能用Visa以外的信用卡付款。

只不過由於不能在場內打廣告,這些贊助商必需想辦法,把一切場外的東西都打上奧運的標籤,從廣告、海報、包裝上著手,每塊巧克力、每台電視機都得跟奧運連結,希望能回收付出大量贊助費的效益,但贊助商捧著大把銀子給奧會,真的有得到利益嗎?根據經濟學人訪問,某家贊助商高層坦承:「我不清楚」。

不過奧運確實有其全球性,韓國三星就充分利用這樣的跳板來宣傳,早在1997年就擠進奧運頂級贊助商。當年,美國手機大廠摩托羅拉要求奧會給予贊助費折扣,引起奧會不悅,機會立刻被願意大手筆贊助的三星搶走了,雖然三星僅能打行動電話廣告,但他們認為這對他們賣電視、船隻、保險也都有幫助。

台灣的宏碁也擠進奧運11大贊助商,外傳宏碁大手筆砸30億台幣,成為兩岸三地唯一的奧運頂級贊助商。宏碁還在倫敦奧林匹克園區(Olympic Park)中蓋了座的形象館,宏碁也將負責倫敦奧運相關資訊科技(IT)系統及運作維護。

當然,到底辦奧運主辦國到底能不能因此獲利?大家也很好奇,但成效卻很難量化,每屆奧運會的主辦國,恐怕只會發現預算越加越多。

像倫敦政府這次奧運預算,從24億歐元,躍升到93億歐元,暴增約4倍,而且歷史經驗看來,奧運會重大建設,遠比重大建設都還要容易超出預算,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從1960年以來的每次奧運都平均超支179%,比任何重大建設超支的狀況都嚴重許多。

而人們坐下來看奧運的時候,恐怕對這些國家用鈔票堆疊出來的基礎建設場館,並沒那麼在意,他們想看的是振奮人心的運動,但根據《經濟學人》評論,英國人這次還是很振奮,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比邊吃炸魚薯條,邊看運動更有趣的事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圖片、資料來源: The Economist,2012.7.21)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