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採訪筆記】我們都是地方財政「希臘化」的幫凶?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2-07-10

瀏覽數 12,300+

【採訪筆記】我們都是地方財政「希臘化」的幫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當歐債危機像滾雪球般蔓延開來,甚至影響到台灣經濟時,你可知道,自己已悄悄地成為台灣地方財政「希臘化」的幫凶。

這幾年來,「有感」兩個字攻佔媒體版面,也成為政治人物最常掛在嘴上的字眼。為贏得漂亮的民調成績,他們「念茲在茲」想推出讓民眾「有感」的政策。尤其是地方縣市長,當遠見的記者到訪時,都頻頻詢問「其他縣市長到底做了什麼,讓民調分數『有感』起來」?

照理說,縣市長應該擘劃短中長期施政藍圖,為後代子孫打造美好環境,但是這些希望工程非一時三刻可成,甚至在建設的過程中常遭受到阻礙,或帶來民眾生活的不便。

反而是營養午餐、免學費、裝假牙、施打疫苗、敬老津貼等社會福利政策更討人歡心,而這些讓民眾直接受惠的「一體適用」政策,也確實讓首長的民調成績好轉起來。

當某個縣市推出社福政策,進而贏得高民意支持時,其他縣市也群起效法,於是地方的社福預算愈編列愈多。但是,不少縣市卻推說:這些都是小錢,不會排擠到其他預算。

當真是如此嗎?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有一大半的地方財政是用來支付公教人員薪資,所剩不多的預算才用來推動其他市政,這幾年在各縣市爭相推出社福政策下,早已排擠到其他預算,演變成「無法停止」的競賽,甚至禍延下屆接棒者。就有縣市大方發放敬老津貼等社福政策,讓繼任者在財政困窘下無法繼續發放,隨即引來民眾強烈的不滿。

追根究底,這到底是誰的錯?

當社福成為縣市長爭取選票的有效工具時,就不可能回歸正常面,只給予真正需要扶助的弱勢,反而變本加厲,加碼再加碼。尤其台灣並不是高所得課稅的福利國家,民眾既要較低的租稅負擔,又要擁有福利國家的待遇,羊毛出在羊身上,縣市就必須透過舉債而推動市政。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目前地方的債務比已瀕臨舉債上限,負債累計達8573億元,地方財政問題已到達相對嚴重的地步。如果你我還不願意改變觀念,只圖眼前的利益:免費營養午餐、裝假牙、拿敬老津貼…,只會讓地方債築高台、禍害子孫。

請勇敢對這些「小恩小惠」說NO,當一個有遠見並盡責的社會公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