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6日進行第二輪投票,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獲得51%的選票,擊敗現任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成為近20年來、首位社會黨籍總統。
然而奧朗德所接手的法國政府,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對內是降低財政赤字及失業率,其中牽涉到福利制度與社會結構的深入改革。對外則是歐債問題,法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決定都會影響歐元區的未來。
奧朗德發表勝選感言時表示,進行撙節措施,並非解決經濟問題的唯一手段,他所注重的是提振國內經濟及促進成長。因此他也要求歐盟就「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希望能增加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
奧朗德在競選期間提出了5年、200歐元的支出計畫,預計將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增聘6萬名教師,同時將勞工退休年齡從62歲提前到60歲。
為了平衡財政收支,他也計畫進一步增加大型企業的稅賦負擔,對收入逾100萬歐元的人士,徵收75%高稅率,另外還會對銀行和石油公司徵收特別稅。但對中小企業將會進行減稅措施。
奧朗德將於5月18至19日前往大衛營(Camp David),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八大工業國組織(G8)領袖會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會面。梅克爾曾在法選期間表態支持同屬右派的薩科齊,「財政契約」也是由兩人所議訂。
法國大選結果一出爐,國際股市紛紛大跌,顯示對於歐洲經濟前景的疑慮。然而分析家認為,奧朗德國際事務經驗不足,因此會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與德國政府尋求共識,藉以消減市場對他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