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到目前台灣混亂的現象時,不禁要問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尊嚴在那裡?但是何謂尊嚴的社會?
根據一本辭典的解釋,尊嚴就是尊崇威嚴。要創造一個尊嚴的社會,一定要從每個公民建立自己的尊嚴做起。要創造個人的尊嚴,首先要自尊、尊人。
其次是自重,即孔子所說「君子不重則不威」,重而要威,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更重要的,不藐視別人的意見、觀念,同時尊重他人。
第三是自利,不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而是循規蹈矩,以犧牲小我的精神成全大我的利益。如果人人能做到,社會當然有尊嚴。
要建立尊嚴的社會,必須要建立政府與人民的尊嚴。
建立政府的尊嚴,可分三方面來談。
首先是政策的尊嚴。政策是政府的施政方針,必須要得到民眾的肯定和支持,才得以推行。政策的明確和堅定是獲得民眾支持的要素,不搖擺、反覆、模糊不清。
今天我們的政策搖擺不定、模糊不清,主要歸咎於四大原因:
第一:決策系統混亂。有時黨政不分、令出多門;有時行政、立法部門職權畫分不清。行政部門有能,立法部門有權,應該互相尊重;立法院不應當行政院的橡皮圖章,行政院也不應作立法院的應聲蟲。
第二:決策思慮欠周。日本政府中,事務官的參謀作業、準備工作最周全,絕不因陋就簡。但是,我們的決策往往有欠周全之處。
第三:決策的意志不堅。往往行政部門的一些決策,因為反對黨的抗議、杯葛而妥協。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的協調必須是理智的,而非沒有理由的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為求得政治利益而妥協。
第四:權力的鬥爭很容易被抹黑、扭曲。以執政黨來說,政黨應該有政策、方向、團結,假如內部不團結、方向不正確、政策不堅持,那麼台灣這條船,怎麼能在驟雨狂風中前進。
不逢迎妥協苟且偷安
那麼,如何建立政策的尊嚴呢?
一、要徹底解決政治體制與權力分配的問題。行政院並不是遇事都必須請示立法院辦理,立法院只負責監督政策,無權過問事務性的事情。根據過去的經驗,往往因為事務細節的問題而捨本逐末。所以,徹底解決政治體制與權力畫分,才能消弭政策不清的亂象。
二、要知人善用,才能提升決策的品質。不因黨派、私誼,要唯才是用。
三、要明確擬定大陸方針,並貫徹實施。大陸政策是目前大家最關心,也是攸關中國前途的問題。大陸政策應該像東西德三十年前設計統一的過程般,有步驟、有理想、有抱負,為全體人民福祉著想。
大陸的人口、土地雖比台灣大許多,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其大、多而傷害了台灣的治安,要求獨立;我們也不能逢迎妥協而苟且偷安。
民間溝通是大陸、台灣溝通的前奏。大陸的希望在台灣,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大陸政策必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訴我們其目的和方向。
四、是立法的尊嚴。在現代工業化國家,大家的思想、觀念都不一致。一定要有「法」才能維持社會安寧,顧慮到大家公平合理的生活。立法部門因時制法,才能維持立法尊嚴。
現在立法院不像是立法的「廟堂」,而是爭權奪利的「武場」。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前途在那裡?以目前立法的速度來看,行政院提出的一百多個被擱置的法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行政部門依法行政
行政部門更要依法行政。這次長榮案令人痛心,過去航空子法違背母法,是民主國家中少有的現象。但長榮依於權勢,要求政府一錯再錯,堅持在七月一日正式啟航。當然,根據過去的法規可以做如此要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向長榮低頭,完全忽略了「法」的觀點。假如再等幾天,政府把此法完整而快速地修訂,對長榮也不會造成驚人的損失。
未來政府要建立法的尊嚴,可經由下列四種途徑:
.健全法規。修正或淘汰不合時宜的法規,由行政部門做一總檢討,而不是各部門個別辦理。政府應該集合立法委員、學者及經驗豐富的行政官員,為未來國家建立「法」的根本。
.立法部門拿出良知,代表民意而非代表某部分人的特權或個人的利益。為了未來司法、國家的尊嚴,希望他們以有效而慎重的態度審查法律。
.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像過去航空子法違背母法的情形絕不能再出現。
.司法部門一定要依法執行,不懼權勢、壓力。以絕對超然、潔身自愛的態度執行法令,本著「法」的精神,毋枉毋縱,司法才有尊嚴。
為官要有官格
其次,要談的是政務官的尊嚴。
政務官是政府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部門的基礎,人民對政府官員最敏感,因為政府官員是人民的表率。所以,政府官員最重要的是有「官格」;此「格」就是責任,為國家、為群眾,也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政務官還要有「官德」。政務官不應該有隱私權,生活應該透明化,財產也可以公布。
有「德」、「格」之後,才會有官威。雖然不需要強人政治,但是政府的領導權一定要強;有強的領導權才能鞏固國家、抵禦外侮。
政府一定要有「威」,此威不是作威作福,而是根據法令,依法行政,根據職權為老百姓及國家創造福祉、前途、財富。因為每一個政策,絕不可能使每個階層、行業都滿意;一個政策並不是一直不變,而是因時、因地、因環境而有所變。
所謂民主政治就是議會政治,議會政治完全倚賴議員的品質。假如議員品質不高,議會政治不會成功,民主政治不會實現。
民意代表也應具有德、格、威。沒有德、格,卻老是在立法院發威,無法得到老百姓的認同,立法院本身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最後,如何建立人民的尊嚴?
我建議首先建立公民社會的觀念,這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中國五千年來,一直是個最自由的民族,自由思想非常蓬勃。古語說:「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可見自由思想在中國傳播之廣。
目前,政治要求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經濟自由化。強人政治以後,個人的自由觀念氾濫,民主政黨的權利與義務認識不清。自由與法的界線不分,是民主自由的最大危機。
因此,我們必須修正錯誤的個人自由思想,建立公民社會的觀念。所謂公民社會的觀念,即是重視協調、法律秩序及公共道德。重權利與義務的公民所組成的現代化民主社會,才是工業社會必要的條件。
如何成為公民社會的一分子?要犧牲部分個人自由以保障公眾自由;犧牲部分個人利益以保障公眾利益。唯有讓公民社會的觀念深植人心,社會秩序與倫理才能重建。
人民的尊嚴也必須建立在國家與社會意識上,唯有盡到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才能獲得真正的尊嚴。
中國文化五千年來,一直非常尊敬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一言一行,對政府及民間都有絕大的影響。
知識分子必須不器,才能看得遠、看得深、看得廣。
知識分子必須不忮不求。如果有所枝有所求,便會淪為政治的工具,失去知識分子應有的立場。
知識分子也必須有十分修養,才能客觀、公正,以理論事。
對未來台灣具有深遠影響的兩件事就是:今年年底國代選舉以及明年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社會的安寧、國家的前途就在於這兩次選舉。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其尊嚴,憑著良心選賢與能。而不是因為錢與權而濫用選舉權。無論任何人、任何黨派當選,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尊嚴,更要想到國家的尊嚴。台灣的前途就在於這神聖的一票了。
(孫慶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