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王惕吾:聯合報從沒有保守過

溫曼英
user

溫曼英

1991-09-15

瀏覽數 12,050+

王惕吾:聯合報從沒有保守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10月號雜誌 第064期遠見雜誌

問:你如何把職業軍人講求的戰略、戰術,應用在報業的經營、管理上?

答:先要把策略講清楚。我希望報業的人與事符合企業的管理,大家有如兄弟、姐妹一樣共同相處,沒有什麼權術在裡面。

我們做的策略、決策,每一個都依照事實的需要,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同仁之間也都是肝膽相照、其心相處、親如兄弟,絕對不搞「你來玩我、我來玩你」的權術。 我的信條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從前人講這句話,好像是一種「利用」,你利用我,我利用你,這樣就不能真心相處了。要真正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大家彼此真誠合作,而不是一句玩弄手段的口號。

記者要誠誠實實

問:你的國家觀念非常強烈,始終強調國家利益高於新聞專業以及報社的利益,這樣的信念因何而來?

答:這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運不好,兵亂太多了。我從進軍校開始,經歷九一八、一二八事變,一直看到政府遷來台灣,覺得我們新聞界要負很大的責任。那時新聞界散布謠言、製造是非,影響國家施政的正常化,老百姓都被謠言所欺。

此外,我始終認為,中國人所以沒有藥救,就是太自私、太熱中私利了。只要個人有利,什麼國家、民族的利益都可以拋諸腦後。這樣下去的話,中國怎麼得救?

所以記者一定要誠誠實實的,不能夠在事實中摻入是非,挑撥離間,造成社會的紊亂;我堅持這個原則不變,也是從慘痛的歷史教訓得來的。

問:四十年來,聯合報由一報發展成七報,投資的魄力超越其他同業。可否談一談,你為何會有這樣的企圖心?

答:三十年前我到日本參觀,回來以後我跟同仁講,日本人了不起,我真是欽佩他們企業的投資氣魄,不像我們這裡目光如豆。

日本人對於國內的建設不爭,那時他們就往歐洲發展,向亞洲以外的國家爭取業務。這樣的用心和競爭目標,我們沒有。

始終不變的是,每一個日本企業都有企業的文化與倫理,大家都安安穩穩的在公司裡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看到好處馬上就跳槽的。

日本人對追求新科技很賣力,但對於個人的名、利,不像我們這樣熱中。這是日本人當今富強的基本道理。

日本報紙的發行量全世界第一,他們的人口一億兩千萬,現在「讀賣」、「朝日」兩大報都發行上千萬份,這樣的目標是超過全世界的。他們有國際觀,並不像我們,在小圈圈裡鬥來鬥去,這會有什麼搞頭呢?

不跟國內報紙爭

問:你如何看待報禁開放前台灣報業的有限競爭?又如何因應報禁開放後的無限戰爭?

答:我從來不跟國內的報紙競爭,這並不是大話。譬如民國四十年代,公營的中央日報是最大競爭對手,但我不跟它爭。一開始,軍中為「劉自然事件」停看聯合報,我就不去爭。他們有訂報的自由,我有辦報的自由,你怎麼去要求他們呢?你要求他們訂報,相對的,他們就要要求你了。

我辦的第二張報紙是經濟日報,當時我感覺台灣的產業太不發展了,經濟也不發達,因此狂妄地說:「我要開工商界的腦」。有好多同業都反對我辦經濟日報,我辦民生報他們也反對;但不管那一家辦新報,我從沒有去反對過!

民國五十年蔣中正總統在陽明山舉行第一次會談時,我提出我們沒有辦報的特權,應該開放登記。跟同業相比,我總往前看,從沒有為自己的利益,拚命拚得要死。四十年來事實擺在這裡。

報禁開放後,我們以對讀者服務的品質為競爭目標,爭那一家報紙最值得讀者信任。假如跟同業鬥爭,你搞我,我搞你,那就沒有意思了,應該從大的觀點著眼。

我們追求的,不只是進步再進步,而且要一直創新,超越自己,唯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別人,維持領先。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問:近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有人批評聯合報的言論偏保守,跟不上社會脈動,你的看法如何?

答:聯合報從來沒有「保守」過;四十年來,對國家、社會該說的話,從來沒有保留過。我們最重要的考量是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凡是屬於人民利益的,我們沒有反對過。

今天有些人毫無限制的濫用自由,危害到國家、人民的利益,我們沒有辦法支持;他們再怎樣前進,我也絕對不跟。要我來遷就、屈服不符合國家、人民利益的事,那是不可能的。

分業不分產

問:可否談談你對兒女的管教,如何訓練他們來接棒?

答:我的兒女在報社裡一切遵照制度,沒有例外。他們和我一樣支領薪水;公務支出,只要有發票,准予報銷。

我的原則是分業不分產,也不分錢。事業照報社、公司的組織法來管理,要兒女負責那個崗位,他就得負責管好。其中有能力的人可以創辦事業,其他人要以力量支持。沒有能力負責的時候,給他生活費,其他的就不管了。

此外,我要求兒女專心、專業,不搞花樣。買賣股票隨時可以發財,但從我自己開始,都絕對不可以。

問:許多企業在第二代接棒後因意見不合、利益衝突而告分裂,你對這樣的事有何看法?

答:我的五個兒女從來沒有三心兩意、彼此不滿;不要說是現在,未來也不會,我有把握,

我們的家規很公道,長幼有序,男、女一視同仁。老大的責任較大,其他則視個別的貢獻、能力而定,他們都很服氣。

仍是精神支柱

我教給他們自己的家規,這五個人也有開家庭會議的倫理。我旁觀他們的表現,所做的決議,五個人都是同心一致,沒有三心兩意的事。

問:你是否擔心,自己一旦退休,聯合報的創業精神和企業文化會變質,甚或無法承續?

答:我看可以,一樣不變,貫徹始終,以前如何,以後應該怎樣,沒有什麼好變,目前我退休了,大家還是把我當成精神支柱。

其實不管我在也好,不在也好,我都放心得很。我故意多在幾年,考驗考驗他們挑擔子的能力,處理事情是否應付裕如,能否撐起這個局面,

低層的人比較難說。報禁開放以後,有些新進的年輕人往往只看到外面輕薄的一套,跟人家學,道是最可怕的,但他們不致影響報社大局。

問:台灣即將開放有線電視等新媒體。新聞可以二十四小時不斷播出後,報業的發展前景將有何挑戰?

答:報紙有辦不完的事情,理想很高、很難,我們總是很務實,一步步地做,報紙的進步沒有止境,隨著科技的進步,必須站在時代的尖端,當初我用電腦排字時,有人認為我好高騖遠、浪費,後來他們卻都跟著我走,現在我們又在把編務自動化,繼續保持這個導向,努力奮鬥。

從前有廣播的時候,辦報的人擔心,以後沒有號外,都給廣播搶過去了;有電視以後,對報業的影響更嚴重、更巨大,電視到現在也幾十年了,又對報紙產生了什麼實質影響呢?

報紙有報紙的功能,只要儘量發揮,始終不會被消滅的。

(溫曼英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