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馬招商引資亮眼 貪腐、川普效應是隱憂

新南向熱點3〉 希望與挑戰並存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7-04-19

瀏覽數 6,350+

大馬招商引資亮眼 貪腐、川普效應是隱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新南向起跑 18國商機滾滾來

喀嚓喀嚓……鎂光燈此起彼落,鏡頭前穿著正式西裝、帶著滿面笑容握手寒暄的,是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Razak),與去年11月甫被聘為馬國經濟顧問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

這是今年3月22日於吉隆坡舉辦的一場高峰論壇。阿里巴巴宣布將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KLIA Aeropolis)蓋起占地100平方公里的區域貨運中心。這是阿里巴巴繼新加坡後,在東南亞的第二個物流轉運站,投資額達70億馬幣(約台幣482.5億元)。

中國成為馬國房地產的最大投資國

無獨有偶,今年2月底沙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沙地阿美(Saudi Aramco)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liam Nasional Bhd)簽訂70億美元協議,收購其半數股權,計畫在馬國南部柔佛州興建煉油廠與石化廠。

做為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馬來西亞近年招商引資十分積極。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資料,2016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590.5億馬幣,與前一年相較足足成長63.38%。

而中國無疑占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國已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國房地產的最大投資國。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過去三年中國投資馬來西亞房地產高達21億美元。而單單去年,納吉訪問北京之行,就帶回14項商業協議,總值超過300億美元。

馬來西亞能大量吸引外人投資,主因在於相對優良的經商環境。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去年底發布《2017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7),馬來西亞在190國中位居第23,成為東協最適合經商國家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大幅超越泰國(46名)、印尼(91名)、中國(78名)、印度(130名),甚至已開發國家如法國(29名)、瑞士(31名)與日本(34名)。

「馬來西亞是東亞與太平洋地區17個執行改革、以改善經商環境的經濟體之一,」世界銀行指出,馬來西亞在效率與商業法規表現亮眼。

然而,在亮麗數字背後,不乏隱憂。其中,最為人民詬病的,莫過於貪汙。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GCB)民調,多達60%受訪者認為馬來西亞的貪腐程度惡化;高達41%相信,首相和官員涉及貪汙。

兩年前,馬來西亞國家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貪腐案爆發,引起舉世譁然,也讓人民失望到達谷底。

「一馬發展公司」是2009年由首相納吉成立,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名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原本成立目的是要吸引海外投資,設立後卻成為政府官員移轉資金的管道,更有高達七億美元流入納吉私人帳戶中。

去年7月,美國司法部甚至提出訴訟,要求沒收一馬發展公司在紐約、洛杉磯購買的昂貴房產,以及梵谷名畫、飛機等超過十億美元的資產。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已重創國家形象。

通貨膨脹也是隱憂。根據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ank Negara Malaysia)最新預測,2017年將有3%到4%的通貨膨脹率,比去年2.1%大幅增加。

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金融環境不確定與資金流波動劇烈,都對馬來西亞經濟帶來重重挑戰。

美國退出TPP 敲碎馬國美好願景

美國狂人總統川普上任後的「讓美國再度偉大」戰略,對馬來西亞影響尤其巨大。

先是川普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敲碎了馬來西亞對TPP的美好願景。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下,馬國有可能成為繼中國與墨西哥後下一輪受災戶。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馬來西亞占美國貿易赤字3%,未來恐面臨美國保護主義對抗風險,」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所屬BMI研究指出。

馬元(Ringgit)持續崩跌,亦讓馬來西亞深受其害。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去年馬元對美元匯率跌了8%,11月馬國央行進行外匯管制,進一步加深疑慮。

「現在生意沒那麼好做,」經營穆斯林頭巾生意的企業家優素福(Vivy Yusof)無奈表示,因為她的商品大多從國外進口,馬元貶值大幅壓縮了利潤空間。

進口食材、藥品價格紛紛上漲,甚至連學費都受到波及。主因在於許多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合辦課程,學生即使不出國,還是得要支付更多馬元購買教材。

在馬來西亞工作的外國人,也苦不堪言。一位台灣教授在一馬幣兌台幣九元時去馬來西亞任教,現在馬幣兌台幣只剩6.7,等於變相減薪。

在內部,經商環境與人民生活也較過往退步。根據世界銀行《2017經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去年在成立公司與賦稅指標上退步最多。其中,成立公司流程由6道增加到8.5道手續,所需時間由7天增加到18.5天,公司平均每年處理稅務時間則由118小時增加至164小時。

2015年4月開始徵收6%消費稅,雖充實了國庫,卻影響民生。「政府缺錢,所以到處找錢,」一位在馬來西亞經商超過十年的資深台商對《遠見》表示,因為增稅加深成本壓力,許多小企業無以為繼,民間消費信心大受打擊。

在稅賦外,消費稅還帶來配套的查稅措施。這位台商回憶,在消費稅開徵後半年,他的公司就被全面查帳,連同過去五到七年的帳務和進口資料都被徹查。

「我的客人每禮拜都收到國稅局追繳的各項稅務,包括2014年的。金額都高得很誇張,不知怎麼算出來的,」他搖搖頭說。

匯率疲軟、明年大選也影響信心

貪汙、匯率、加稅等問題,讓馬國人對未來並不樂觀。

根據《金融時報》獨立研究機構FT Confidential Research調查,從菲律賓、泰國、越南、新加坡到印尼等東協各國,國民都認為該國的政治與經濟情況會在未來六個月改善,唯獨馬來西亞國民持相反意見。

馬來西亞去年第四季的經濟信心指數(Economic Sentiment Index)與政治信心指數(Political Sentiment Index),分別下降10.6與6.1個百分點。

「匯率疲軟是影響信心的主因之一,」FT Confidential Research表示,在川普當選後,馬元對美元匯率已經一路由3.8跌至4.5馬元兌一美元。

明年8月前將舉行大選,執政黨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預料再次贏得大選,也是導致馬來西亞人民悲觀的重要原因之一。

「幾乎沒有人對納吉有好評,但執政黨用各種方式操控選舉,幾乎是立於不敗之地,」一位馬來西亞華僑無奈表示。比方執政黨可以選擇最利於自己的月份舉行選舉,甚至會為了選票,授與外籍人士身分證與投票權。

反對黨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在2015年被捕入獄後,群龍無首的反對黨即陷入分裂。

雖然前總理馬哈迪(Tun Mahathir bin Mohamad)重返政壇組成土著團結黨,並與其他反對黨領袖合作,誓言讓醜聞纏身的納吉下台,但大選的勝算仍然有限。

不少馬來西亞人都表示,面對低迷的環境,只有咬牙苦撐。「對未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一位馬來西亞台商表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Patrick Foto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