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峰:有組織,更要有文化
我一直深信一件事:有怎樣的執政黨,就會有怎樣的反對黨。今天要建立一個良善的政黨政治;關鍵在於選擇一個良性循環或惡性循環。
如何建立一個有尊嚴的政黨,從形式上該追求什麼?實質上應該追求什麼?可分為以下七點說明:
一、黨員的人數固然很重要,選票更重要。在革命政黨的型態下,黨員代表忠貞和被信賴的角色;但在民主政黨的型態下,選票比黨員更重要。黨員人數只能在形勢上壯大自己,實質上沒有任何意義,選票才是這個社會支持的象徵。
二、選票固然很重要,民心更重要。選舉有一個特點:選票的數量可以計算,品質卻無法計算。贏得了民心批贏得選票更有價值。
黨文化重過黨組織
三、贏得席次固然重要,品質更重要。雖然執政黨擁有的席次是多數,但是個人的品質集合起來的集體形象;在理不直、氣不壯的情況下,就發現多數不見得有利,有時候反而是一種累贅。只有品質禁得起考驗,才能理直氣壯。
四、政黨的組織固然重要,但是它的文化更重要。基本上,一個政黨的實力表現,在於它的動員能量。而它的動員能量,在於組織。
但是,政黨的文化更重要。今天站在一個國民黨員的心情,長期以各種不同的角色參與它,我個人認為有幾樣文化需要改變:第一、形式主義的文化要改變。這樣的形式主義往往讓自己誤判,以為自己人數眾多;如果不改成認同主義,最後會變成有組織沒有群眾。
其次,在過去一黨獨大的情形下,黨政合而為一;所有政治中的官僚主義都出現在政黨這個民間組織中。政黨本來就是跟群眾走在一起,所以官僚主義應該改為群眾主義。
另外是外造體質的文化,也就是外造政黨的文化。執政黨產生的原因,就是黨員在立法院贏得多數席次,產生黨籍內閣。但是立法院的黨員在執政黨體系中並沒有發言權,真正經過民意考驗的人,要接受另外一個指揮中心的監督,不滿意的情緒大有人在。但是這方面最近執政黨已大有改善。
挑戰不理性的權力
五、權力很重要,權力的合理性更重要。對一個政黨而言,當然要擁有政治權力,只有擁有政治權力才能達成其理想。過去政黨的權威來自其角色,官大學問就大,稱之為角色的權威;權威不是來自經驗、能力、名譽及背後的支持,而是來自角色及地位。這種不理性的權力一定會遭到挑戰。
六、效率、方便固然重要,民主法治更重要。民主人人會講,但是執行時效用大打折扣。民主政治必須經過繁雜的過程,才會產生安定的結果。
七、權位固然重要,責任更重要。要作一個有尊嚴的政黨,不只是贏得多數部長的席位,而是在其位時展現出來的責任。
政黨政治應是個良性互動,千萬不要變成惡性循環。國民黨本身的改革,可做為國內政黨政治改革的火車頭。甚至國民黨的改革成功,不但帶動國內政黨政治的正常運作,對全中國民主政治的施行,也有示範性的作用。
林正杰:天下為公的「士」黨
嚴格來說,今天台灣的政黨都不是很理想,台灣的民主文化還不是很成熟。
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歡政黨,可是每個國家都有政黨。在我看來,政黨也沒有所謂尊嚴不尊嚴。對老百姓而言,只能監督政黨,選擇將票投給那個政黨;或是選擇加入那個政黨。我們無法選擇不要政黨。
政黨有各式各樣,基本上,革命政黨所占的比例不小。國民黨起家時不是革命民主政黨,而是革命政黨。
天下為公的政黨
革命政黨本身日久會發生質變。一般來說,下個階段的變化是利益政黨,像今天的國民黨己經是個利益政黨。什麼叫利益政黨?流氓加上金權政治,就是典型的利益政黨。
革命政黨比利益政黨的流氓氣要強一點,利益政黨流氓的部分已轉化成制式化的暴力。這種利益政黨基本上還不算是民主政黨,品質也不是很高。
什麼是理想的政黨?民主政黨。黨內相當民主,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的權力結構。我希望我們未來的政黨,不但是民主政黨,還是一個天下為公的政黨,更是一個「士」的政黨。也就是說,每一個參加政黨活動的人,本身就立志做一個政治家,而且不搞錢,做個全職的政治人物。
我們也希望未來的政黨,不是少數人為自己目的而組的政黨,而是為人民所組的政黨。
我們也期待未來的政黨,不是代替人民鬥爭的政黨,而是代替人民妥協的政黨。
兩黨都將分裂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造台灣目前的政黨,使之成為較理想的政黨?
一、確認政黨在國家機器中的角色。政黨是國家機器中的一部分,包括在野黨也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所以也必須為國家機器的安全及秩序負一部分責任。執政黨也要承認在野黨有其正當性,不能否認其為政治實體。如果黨與黨彼此「黨同伐異」、一天到晚鬥爭、竊聽別人電話、製造別人的醜聞,這樣大家都沒尊嚴。
二、要改善歷史殘留下來政黨的惡劣體質,例如:黨國不分、黨政不分等都要釐清。政黨絕對不可從事營利事業,這是政黨的規範;但是政黨可以有自己的新聞事業。
三、要明訂政黨間的適戲規則。把政黨變成高品質政黨,並把政黨之間的遊戲規則訂得合理,很平等地建立政黨政治。
針對目前台灣的政黨狀況,我提出以下分析、預測;從明年選舉起,台灣的政黨政治會產生大幅的分裂及改組。國民黨很可能會分裂,民進黨也是。所以,未來台灣會有一堆新政黨。
如果說過去的黨代表不同省籍,則未來的黨代表不同階級、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有其經濟利益的差異,以此為主要政黨之間的畫分。
目前這種情況下,政黨分裂對台灣是好的。民進黨基本上也是會有很大的轉變,民進黨必須做個選擇:台灣人的黨?還是福佬人的黨?民進黨若維持目前的體質和意識型態,恐怕很難支持下去。
民進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草根民眾培養出來的黨,這樣的政黨,是國家的資產。若能轉型成功,變得比國民黨更民主、更有前瞻性、更有天下人的性格、更有士的典範,則民進黨前程似錦。
我們也希望國民黨轉型快一點,假使黨內主流、非主流間差異太大,老百姓也沒安全感,乾脆分清楚。
如果將來變成三個實力相當的黨,那麼,未來的政治變化會快一點,民主政治的彈性會增加,台灣的政治生命力也會加強。
朱高正:建立國民總意志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只是中國人對「黨」的印象不好,在民主發源地的英國也是一樣。西方政黨政治發展可分四階段,以這四個階段拿來比照台灣也非常接近。
第一個階段是持否定態度的階段;統治者把組黨的人當成叛亂分子。因為組政黨者總是糾集一群人來影響政治的決策,如果這群人又不聽令於國王,就是叛亂。第二階段是放任階段。第三階段是承認並合法化。在台灣也是如此。
雷震時代、美麗島時代是否定階段;中央後援會、公證會時是放任階段;到人團法修正通過後,就進入合法化階段。
現在我們必須要突破,進入第四階段:制度化。把政黨當成是經營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制度。
就像大學,是一個發展文化、傳遞文化、培養高級學術人才的制度;同樣,政黨也應變成一種制度。政黨如果變成一種制度,政府就有責任要照顧政黨。
國庫通黨庫
過去的國民黨聲名不太好,老是黨庫通國庫,現在我們要求的,是要把世界上最進步的制度學過來。國庫通黨庫,要透明化、合理化、制度化。在這方面,我國目前尚無有效的規畫。只有把世界上最進步的政黨制度引進,才能夠建立正常的政黨政治運作方式。
到底什麼是政黨?政黨的功能和角色為何?
德國一位著名的法則學大師說:「政黨這個概念必然要和複數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政黨不能只有一個,只有一個政黨叫國黨。什麼叫國黨呢?引用希特勒在策動國會通過的一個特別授權法,他按照特別授權法頒布了第一號指令:「威瑪共和國憲法的條款,在不抵觸納粹黨黨綱的條件之下繼續有效。」從那時起,威瑪共和的憲法就被架空了。希特勒完全按照合法的程序達到這一點。我們的臨時條款就從那裡學來的。
民主政黨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協助建構國民的總意志;政治是不講是非,只講要不要的問題。總意志即是大家都要的,讓大家都要的,能按照一定的制度、一定的過程有效地完成。
我認為目前台灣每個政黨都有責任提出在市場區隔上,定位非常清楚的主張。我們不希望台灣只談統獨問題,因為沒有人有資格談統獨問題。要建立一個政黨,就必須能針對所有重大問題,提出在邏輯上有嚴謹的結構、能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政策主張。
(孫慶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