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反思與逆轉的年代。
逸樂浪潮席捲,掀起珍惜質樸精神的呼喚;經濟無限擴張,激發環境保護的聖戰;唯我獨尊到極致,無私關壞成為人性渴望的價值。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基於「分享」的信仰,貢獻出專業知識與社會影饗力,為台灣、為中國、為世界鋪展美好遠景。
證嚴法師用清淨悲憫,凝聚了一百三十萬佛弟子,印證「捨得」的涵意,福蔭貧苦眾生。
「IDF之父」黃孝宗,有科技人的「酷」,也有人文素養的浪漫;他說,領導上千人的團隊做戰機,最需要的是對人的瞭解與溝通。無論是科學人、宗教人或研發人,他們超越了混沌的現實,直指真理的原點--人文關懷、尊重人性。就像汨汨清流洗滌人心,一種共享、誠摯、大愛的新人性觀正漸漸升起……。
(符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