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能感受的光線稱為可見光,波長介於400到700奈米的電磁波,包括「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波長大於700奈米的光線稱為紅外光;波長小於400奈米的光線則稱為紫外光。
紅外光、紫外光通常可被角膜及水晶體阻擋,對視網膜影響較小,真正影響視網膜的是介於400到500奈米波長的藍光,但正常環境下的藍光對眼睛是沒有傷害的。
藍光穿透力強 不可不慎
藍光為何會傷害視網膜?
台北榮總眼科醫師游偉光表示,藍光的波長比較短,能穿透眼睛到達黃斑部部位,而且能量較高,比起其他波長的光線更能造成傷害。
此外,由於視網膜隨時隨地進行光化學反應產生視覺,需要消耗許多氧氣,進行氧化作用產生能量,但是,在藍光刺激下,容易產生許多過氧化物的「自由基」,進一步對視網膜細胞造成傷害。
藍光主要來源是太陽,但近年來許多3C產品,如平板電腦、手機螢幕等,以LED為背景光源中,高能藍光的比例較傳統光源增加。
研究顯示,這種高能藍光會對視網膜產生傷害,尤其可能增加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再加上許多使用者睡前常在黑暗中、近距離使用藍光螢幕,這才使得這些科技產品背負著「惡視力」的罪名。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友祺分析,許多人常在昏暗情況下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因為是黑暗中唯一光源,瞳孔更會放大,暴露時間長,又因直視螢幕,藍光波長最短,穿透力強,會穿透水晶體,直達視網膜的黃斑部,都可能對水晶體和黃斑部造成傷害。
市面上有不少對抗藍光的產品,例如防(濾)藍光眼鏡,及電腦螢幕保護貼,是否有用?
林友祺認為,防藍光鏡片可分為鍍膜式及染色,染色是用黃色鏡片中和藍色。一般透明鏡片的抗藍光眼鏡最多可以遮掉5%~10%藍光。黃色直接吸收藍光,最多可以吸收60%~70%,如果要達到這個效果,黃色鏡片的顏色要很深,一般人考量美觀及顏色失真的問題,不會戴深黃色的眼鏡。
游偉光則說,品質良好的濾藍光眼鏡,能將部分藍光阻擋,「但並非百分之百阻隔藍光,最多濾掉50%的藍光。」對於LED螢幕的重度使用者,像電腦工程師、設計師,建議可以考慮配戴品質較好的抗藍光眼鏡,但仍應保持正確的用眼習慣,也就是千萬不要在黑暗中看手機。
用螢幕保護貼 不如少看電腦
至於電腦族使用螢幕保護貼有用嗎?游偉光說,防藍光的螢幕保護有很多種類,以熱賣的濾掉藍光的電腦螢幕為例,有些是內建在螢幕內,但有些是貼在螢幕外。
林友祺則認為,電腦螢幕保護貼也是透明的,抗藍光效率約10%,還不如直接少看電腦。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3C產品日新月異,帶來生活便利與樂趣,不管是使用哪一種防藍光產品,眼科醫師一致建議,要正確、適量使用3C產品,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對靈魂之窗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