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共識 是現代社會最需要找回來的東西

前瞻觀點4〉佛光山宗務委員 覺培法師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6-12-15

瀏覽數 39,650+

共識 是現代社會最需要找回來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預見2017未來大趨勢

面對台灣的困局,星雲大師一直希望能分享「共識與開放」的想法。他常說,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每年都會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來台灣講座,哪怕只是學習一個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觀念,也不惜花費龐大經費。

在這些交流中,他看到兩個方向,第一是,若要對台灣經濟社會有所幫助,那麼各行各業需有共識,不要因為分歧而分散力量,這對台灣不利;第二是台灣雖然小,只要足夠開放,就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團結共利,未來會有前途。

就像美國,大門永遠對世界開放。不管移民、念書、旅遊、做生意,成為各國展覽場,因此吸收全世界最頂尖人才,擁有最好的科技、最靈活的商業。

中國也一樣,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帶動社會建設一日千里,國力強大到足以成為世界強國。

今天談到共識,台灣百姓也深有感受,沒有共識,百年政黨出現嚴重裂痕。即使政黨輪替,黨與黨之間沒有共識,也犧牲台灣在世界發展的機會,這十多年台灣沒有辦法前進,就是失去共識造成的傷害與結果。

政治如果不能將人民安樂視為最高前提,那麼講自由民主,最後也都是口號而已。

不論宗教、政治、經濟、還是企業團體以至於到個人,要有所前進發展,就不能沒有共識與開放的胸襟。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法,讓佛光山1200多個來自26個國家法師可以共處、進步,就是對普世價值中的佛教內容要落實人間、實現在生活中有共識;對堅持和平、眾生平等、人我之間包容有共識;對給人信心、希望、歡喜,以眾為我、以空為樂有共識。

共識為台灣帶來力量

在佛教觀點中,眾生彼此是同體共生、互相牽動,你牽動我,我影響你,處於一個彼此牽纏的網絡中。

一個領導人會發現,一句對部屬的讚美,能牽動一家人的希望;一個簡單提拔人才的動作,也會成為推動企業向上的主因。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星雲大師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未來,嘗試求合、求好,期待兩岸各黨都必須為無數人民、家庭,泯除對立、深度對話,記取歷史教訓,放下仇恨,台灣才能起步重來。

星雲大師始終認為自己是在台灣的中國人,歷史上,沒有分割的中國才能飲水思源;文化發展上,沒有分割的中國才知道文字有多美、才知道過年過節意義,才知道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樂趣,如果有一天這些都沒了,我們可能會忘祖忘本,有一天孔子、媽祖都變外國人。

共識為台灣帶力量,是現在人民最需要找回來的東西。

開放有助百家爭鳴

開放這兩個字,最好典範就是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讓13億人有了翻轉勝利的機會,也因為開放讓世界走入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世界。

同樣的觀察,我觀察星雲大師一生如何將佛教帶到五大洲?同樣是開放的胸襟。他定下12月25日為聖賢日,不只神佛等各路神明,連聖嬰、瑪麗亞也同慶,連續五年來,每年吸引10萬人參加,成為台灣宗教盛事。

開放即是放下成見、對立,讓自己虛懷若谷、重新歸零。他常提醒,佛教若遠離人群,有一天也必讓人群遺忘。

從星雲大師身上,我看到開放是洞察時勢變遷的智慧,也是一種關照眾生的慈悲 ;不拘泥舊時代包袱,可以與時俱進,同中存異,而異中不一定要求同。

以上是我在大師身上看到的共識與開放。

這個時代任何一個人只要願意建立共識、開放胸襟,朋友可以成為知己,敵人恩怨也能化解,異教徒也能成為最佳合作伙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