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台股股后「漢微科」被荷商ASML(艾司摩爾)以台幣1000億元併購,以每股1410元現金收購漢微科所有在外流通股分。
若一切順利,預計交易案將在今年第四季完成,屆時漢微科也將下市。
一時間,大家都好奇,ASML什麼來歷?
其實,台灣科技界對專做晶片微影設備的ASML,一點都不陌生。全球市占率超過八成,高階設備甚至市占達九成,客戶囊括所有國際晶圓大廠,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與東芝等。
可以說,沒有ASML的設備,台灣半導體大廠無法以進階製程來生產 IC 晶片,就沒有今日的台灣科技之島。
ASML總部就位於恩荷芬智慧港區的費爾德霍芬市(Veldhoven),17萬平方米的廠區容得下近一萬人。「30年多來,我們不斷擴大園區基地,陸續把隔壁土地買下來!」新聞副總葛林斯溫(Lucas van Grinsven),站在落地玻璃窗前鳥瞰導覽。
布局16個國家 超過70個據點
其實,原屬於飛利浦研究單位的ASML,在1984年獨立,如今已壯大為全年營收超過60億歐元的跨國企業,布局於16個國家,超過70個據點。
創立以來,ASML將微影解析度從1200奈米降到20奈米以下,這使得晶片與電子產品愈來愈小,但功能卻愈見強大。
科技業界有一個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指每18個月,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數目會增加一倍,也就是效能會翻倍成長,但是,隨著晶圓尺寸愈做愈小,技術難度會愈高,摩爾定律無法持續的質疑不斷。
「『摩爾定律』不會走不下去,因為有ASML!」葛林斯溫豪氣地說,ASML在全球有超過1萬5000名員工,其中就有5500人專做研發。
每年投入10億歐元研發費用,ASML在全荷蘭的研發預算排行榜上,長年穩坐冠軍寶座,目前已擁有超過一萬個專利數。
然而,ASML之所以能站穩半導體設備龍頭地位,不只因為敢砸大錢投資,祕訣還在於「開放式創新」。
「一個好的創新,必須兼顧『創意』和『顧客需求』!」ASML執行副總霍特(Frits van Hout)說,除了擁有97個國家的頂尖研發人員,也與超過700個供應商組成研發網絡,其中許多供應商就位於10分鐘車程外的恩荷芬高科技園區。
協同合作的學術單位還包括研究機構TNO、恩荷芬科技大學與比利時的研究機構imec等。
這也讓ASML在新一代的極紫外光(EUV)微影等先進技術上,不斷領先市場。
重視溝通 就算菜鳥也有發言權
開放式創新的企業精神,也隨處可見於組織溝通模式上。
「ASML非常重視溝通,沒有官大學問大這種事!」來自台灣已在ASML總部工作兩年的專案總監鄭天欉表示,每一個專案在推行前,都會有開放的討論階段。
2013年到此任職的台大電機碩士劉筱薇表示,剛來的時候,因為太菜不敢說話,被主管叮嚀:「雖然是新來的,但開會時還是要拋出點子,就算不成熟,也可能對團隊有貢獻!」
透過開放式創新,ASML有信心做半導體業的最佳後盾,繼續延續「摩爾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