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日體櫻華文子高校的升學指導老師山野睛雄,為十九歲的高尾和代傷透了腦筋:「以她的成績,進短期大學絕對沒問題。專校真的就那麼好嗎?」如果進一步瞭解和代的情況,似乎她的選擇並不突然。從小高尾和代的手指就很靈光,收音機、鬧鐘、耳機都能裝卸自如,電算機、電腦的操作也是一學就通,所以當她在中學時代知道有一種專門操作電腦的職業存在,就已經下定決心了。
根據文部省的調查,高中畢業生進專校就讀的此率,有年年升高的趨勢;而大學、短大則在逐漸降低之中。根據去年年底的統計,全日本共有三千三百多所專校,學生超過七十九萬人。這樣的趨勢說明了一種新觀念已形成:年輕人希望學得一技之長,在企業內嶄露頭角,或者獨立開業。
事實證明這種成為專家的進取精神,可以開拓不同的路。新田二郎今年二十四歲,卻是一個擁有四十家公司的企業集團中最年輕的總經理。新田在高中畢業進入東京某經營專校後,就立志要成為一個經理人。兩年後許多公司內定他為正式職員,但是他選上了不問學歷,全憑實力,以開拓、營運、娛樂、休閒為主要業務的企業集團。
剛開始,新田只是東北仙台市一家卡拉OK店的營業部長,然而從仙台到長野、金澤等地的支店,蒸蒸日上的經營業績與前途無量的評價,使他迅速晉升總經理。現在,他的月薪是大學畢業職員的二倍半,開的是一般上班族望而興歎的BMW轎車。
不在乎別人眼光
二十六歲的山田映子就職之路則是另一種天地。五年前,山田自服裝設計專校畢業後,進入一家規模不小的服裝公司工作。起初,由於能夠自行設計而覺得滿足;但是一年後,換成負責一貫作業中某一部分的工作,日子變得索然無味,她形容自己像一個「齒輪」。
去年她毅然辭掉工作,半年內自行開業,成立了一家設計制服公司。現在回想起來,她認為專校時代所學到的自信以及嚴格的課程,刺激學生不斷尋求挑戰,乃是今日獨立的重要因素。
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專校生的價值觀:愛好自由、重視能否發揮所長。「日經流通新聞」的調查顯示,一千多位受訪學生中,超過六成持以上的想法;有七成以上的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只希望對得起自己,就算不能出人頭地,也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奮鬥不懈,不計較公司大小,但希望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
換句話說,他們是一群以專業知識、技術或者資格為武器,選「工作」而不選「公司」;不受組織型態、人事升遷拘束、活躍在社會各領域的年輕人。
受優遇的專科生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社會環境逐漸進入唯專業是問的時代;日本工學院八王子專校上一年度的畢業生有兩千兩百人,前來求才的公司竟然有兩萬六千多家。「專校生就業情報雜誌」的瑞克魯特公司廣告事業企畫室室長藤田洋表示,現在各行各業都向專校要人,專校完全是賣方市場。
為什麼企業如此積極錄用專校生,除了他們的特殊技能外,大學生人才難求也是原因之一,許多比較不受大學生青睞的行業,自然轉向錄用專校生。另外一個因素是,大學生「遊學」四年之後,無論技術、能力都比不上專校生。
因此,除了理工類企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擴大外,證券、百貨、服務等以營業為主要的行業也加人聘用專校生的行列。有些公司甚至在制度上做調整,以吸引或優待專校生,避免他們跳槽。
東京TOYOPET在面試、錄取新人後,幾乎百分之百依本人的意願分發,只要本人不想動,從此沒有異動,為的是造就專家。另一家電腦公司設立了「資格獎勵制度」,專校生可依此取得難易不等的國家資訊處理技術資格,獲得金額不等的補助。
企業多角化發展之外,社會的多樣化也是專校生受重視的原因。這一點由專校課程從傳統的資訊處理、土木建築、電子、秘書、經營管理、看護、齒科衛生、調理、美容、裁縫、設計、外語、戲劇、電影等等到培養滑雪指導員、潛水訓練員、高球場經營者等,非常特殊的專校也開始出現。
像東京高爾夫專校是日本唯一打出「高球場設計、經營者養成」招牌的專校,課程包括晴天的戶外擊球練習、草皮管理、路線設計、農藥知識、高球用品製作販賣、球賽企畫執行等等。第一期學生預定明年三月畢業,現在就已經有來自全國高球場求才的詢問。
躋身社會中堅
由此可見,專校的科系與課程除了提升學生在技術和經營等硬、軟體方面的知識、技能磨練外,更重要的是敏銳因應社會多樣化需求。財團法人專修學校教育振興會涉外部課長柴田真也指出,隨著社會的變化,今後專校將因應資訊化、高齡化、國際化、產業自動化、軟體化以及休閒、娛樂時代的來臨,不斷有新校、新科應運而生。
不過,學校與科系的增多並不代表教育的品質提升。專校在經營、財務上的問題,以及設備、教材甚至師資方面,都有待提升、擴充;未來,「良幣驅逐劣幣」的淘汰現象將會隨著專校、科系的增多而加速。另一方面,目前企業本身在人事、教育制度上的調整只限於某些企業,未來大量專校畢業生投入社會之後,舊有的企業制度如何因應,是現在必須開始考慮的課題。
儘管如此,拒絕「考上好大學、進入大公司」的年輕人將會愈來愈多,日本即將邁入專校生躋身社會中堅的時代,乃是毋庸置疑。
(取材自AERA,日經流通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