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日本第一家低價眼鏡行JINS創立。別人一副眼鏡動輒數萬日圓,JINS只賣5000日圓,一炮而紅。
去年JINS在日本賣出550萬副眼鏡,拿下眼鏡銷售量第一名。營收406億日圓,也躍居前三大。
去年底JINS到台灣展店,開幕第一天,業績就創預估值的兩倍。成功的經營模式連《哈佛商業評論日文版》都專程採訪,試圖解構成功之道。台灣流通教父徐重仁也對JINS非常熟悉,封今年53歲的創辦人田中仁是「眼鏡界的革新者」。
就愛破壞規則〉
有人反對,才是成功的種子
這一切創新,源起於一趟旅行。37歲那年,田中仁和朋友到韓國旅遊,無意間看到專給日本遊客購物的眼鏡行外面寫著「一副3000日圓,15分鐘交貨」,讓他十分好奇,為什麼在日本一副賣3萬日圓的眼鏡,韓國竟只賣3000日圓,15分鐘取貨,更是打破日本好幾天後取眼鏡的狀況?
就像著了迷一樣,他開始研究為什麼?這才發現,日本眼鏡行從生產到銷售,有太多中間商,如果直接向製造商大量進貨,就能壓低價格。從此他展開眼鏡事業。
只不過,他也成為破壞遊戲規則的人,到處碰壁,就連身邊的朋友也沒人贊成,原因很簡單,「廉價眼鏡看起來就像玩具,誰敢買?」但田中仁卻執意做,「有人反對才是成功的種子。」
2001年,他在福岡開了第一家JINS眼鏡,標榜一副眼鏡只要5000日圓,大受好評,首次進貨1000多副鏡框很快銷售一空。五年後,擁有25間分店、營收39億的JINS,在大阪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但,為了反擊JINS,眼鏡業市場老大一舉推出前所未有的特惠方案,讓低價的JINS應聲倒地。2007年獲利快速衰退,2008年甚至虧損,被喻為眼鏡界創新者的田中仁,開始被嘲弄,反被革新了。
這對田中仁的打擊非常大,讓他一度想退出眼鏡事業,直到和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30分鐘談話,讓他茅塞頓開。
他永遠忘不了,走進柳井正會長室前,緊張到冒冷汗、胃痛。這次拜會是他拜託朋友引見的,但當柳井正同意了,他反而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從何請益起。見面時,柳井正問他,「貴公司的企業價值和願景是什麼?」田中仁一時語塞,支支吾吾,「要讓眼鏡變便宜。」
柳井正接著對他說,「如果連你自己都想不清楚,我給你再多意見也沒有用。」「只有便宜不行,必須想辦法做到別人無法超越的品質。」
田中仁牢牢記住這些話,花了一星期和幹部開會,寫下公司願景,調整步伐後,在2009年重新出發後,導入震撼眼鏡界的商品和價格,不再只是低價而已,而是真正啟動一個創新的眼鏡事業。
低價也有好品質〉
自主研發商品,創造差異化
首先,他開始重視自主研發。成功把製造奶嘴的醫療用樹脂拿來做鏡架,眼鏡重量只剩原來1/3,取名為「Air frame」(空氣輕量眼鏡),做為招牌商品。「Air frame」2009年一推出就受歡迎,直到2015年已累計銷售1200萬副,從那時起,JINS來客數爆增,是對手的十倍。
此外,他推出低價卻高品質的眼鏡。一副4900日圓,保證市場最低價。卻採用比對手更好的鏡片,不管高度數或鏡片打薄,都不需支付額外費用,稱之為「All in one price」。
「『All in one price』是社長巡店時獲得的靈感,」當時擔任店長、去年底被派來台灣擔任JINS台灣子公司晴姿董事長白石將記得,由於業績一蹶不振,田中仁從北海道到九州四處巡店,親自在第一線傾聽顧客的聲音。
白石將印象很深刻,田中仁總不斷提醒剛進公司的他,危機就是轉機,「一旦你被逼到絕境,才會發現新的可能。」
為了差異化,田中仁又創造了「SPA」模式。從設計研發、委託製造、配送到販售一手包辦,大幅降低成本。這是之前眼鏡業界完全沒有的經營型態,不只是日本,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
來到JINS東京吉祥寺分店,即使是平日下午,人潮也沒斷過。選購流程很簡單,先在樓下挑鏡框,再到二樓驗光,只要度數在倉庫那2000片鏡片備貨內,30分鐘內就能取貨。
JINS在群馬縣開了一家「得來速」分店,客人不用下車,只要在螢幕上選購,付完款,30分鐘就能取件,方便到不行。
能這麼快,關鍵就在後場那台「自動加工機」。店長伊東一成驕傲地說,這是自行研發的機器,有了它,即便才入社一星期的店員,只要會輸入資料,機器就能自動磨好鏡片。
有趣的是,每當客人挑選鏡框時,服務人員總會在一旁提醒,鏡框上標示的價錢,就是整副眼鏡的價錢,不會再因度數高或鏡片薄而額外付費。
人人都是買家〉
產品多元,有眼睛都是消費者
2011年,日本眼鏡市場從十年前的6000億規模萎縮到4000億,心急如焚的田中仁又決定挑戰一般常識,把目標客群從「矯正視力」轉向到「有眼睛的人」。 「世界上有眼睛的人都是我的顧客,」他說。
他已經改變了眼鏡的價格和速度,這次,他還要創造眼鏡的配件文化。就像H&M、ZARA等快時尚週週上新貨,JINS月月換新款,平均每季推出1200款新眼鏡。
店長伊東一成觀察,多數客人每次到店至少都會購買兩副眼鏡。台灣人很難想像,戴眼鏡不就是為了矯正視力,那麼多副幹嘛?但愈來愈多日本人認為,既然因應不同場合,服裝與搭配的手錶、領帶、項鍊、鞋子或包包都不同,為何不管上班或運動都戴同一副眼鏡?「眼鏡當然可以隨時更換,彰顯個人風格的時髦配件,」田中仁理所當然地說。
很多人好奇,這些源源不絕的創意從何而來?田中仁笑說,JINS賣的不只是眼鏡,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提案,「抱著總想改變人們生活的急切,才能孕育出這些新創意。」
除了把眼鏡變時尚,他還把眼鏡功能延伸,不再只是近視與老花者才配戴,而是為了保護眼睛而存在。這樣的理念讓JINS研發出史上第一副防藍光眼鏡。
視力還不錯的田中仁發現,過了45歲就經常眼睛疲勞,特別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總會眼睛昏花。有一次無意中把這個困擾告訴熟識的眼科醫師,才了解是電腦或手機藍光造成的影響,他心想,一定也有很多受到眼睛疲勞所苦的人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因此和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合作開發出能過濾超過五成藍光的眼鏡。
開賣防藍光眼鏡前,他還邀請30位專家參加試賣,獲得「短時間配戴就能感覺眼睛減輕負擔」的好評,開賣後不到幾個月就熱賣,銷售量累計已超過600萬支。
從那時起,不管是防風沙或花粉的眼鏡、減少乾眼不適的保濕眼鏡,或是戶外活動時看得更清楚的眼鏡等,田中仁要求所有的功能創新商品,都必須取得足夠的專業證明,才能說服市場。
他口中的「專業認證」,不只要有實驗證明,政府的研發許可,還要跟學者合作,在歐美知名大學發表論文,即便研發經費暴增,他也覺得值得。
去年底JINS推出的智慧型眼鏡MEME,就花了五年半,和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等共同研發出來的跨時代商品。
田中仁最初構想是,研發能夠偵測帕金森氏症老人身體狀況的眼鏡,當時所有人都笑他瘋了,「怎麼可能有這種東西?」
沒想到竟然研發成功。透過裝在鼻橋和兩個鼻墊的感應器,連結上手機App,就能獲知穿戴者的生理狀態,包括疲勞度、集中度、活動量,甚至還能告訴運動選手,怎麼跑才不會受傷。
不同於坊間所有的眼鏡都用來向外看別人, JINS MEME是唯一一款往內看清自己的眼鏡。
堅持獨特的想像力,以科學做為證據,果然開拓出功能眼鏡這塊新藍海,業績已占營收一半。
田中仁一不做二不休,在2012年成立「功能眼鏡研究部門」,來自東芝、佳能和資訊公司的理工人才,整天關在辦公室研發新功能。眼鏡業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老闆,願意像他投資這麼多成本在功能研發上,這是其他人模仿不來的。
不怕被抄襲〉
自己養設計師,依需求打造產品
JINS另外一個讓競爭者模仿不來的,則是「設計師實驗室」。一般眼鏡公司不會自己養設計師,而是委外設計想要的款式就好。但JINS社長室旁有一間設計師實驗室,十幾個設計師來自汽車、家具或雜貨等不同業界,不時撞擊出令人激賞的火花,才能供給店面月月上新款。
舉例來說,JINS推出過一款鐵道眼鏡,鏡框是拿廢棄的電車鐵片所製成,眼鏡盒一打開,就像個月台,吸引不少鐵道迷收藏。
「來JINS不只設計眼鏡,還有一些新的改革式技術發展吸引我,」待過汽車業、家具業,到JINS一年多的商品企劃古川俊介說。田中仁不以為意的說,自己並不在意創新被抄襲,況且有人模仿,不一定是壞事。
JINS台灣子公司晴姿董事長白石將以防藍光眼鏡舉例,JINS推出後,沒多久就有競爭者模仿,後來還有防藍光液晶螢幕、防藍光螢幕貼膜,甚至還有防藍光手機App等,連不同領域都在做,代表使用者變多,且市場變大。
12年前進入JINS工作,從工讀生一路做到台灣董事長的白石將分析,很多人換工作是為了往上爬,或厭倦一直做同樣工作,「我在JINS工作,感覺一直在轉業,因為不斷嘗試新事物,都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白石將說的沒錯。不過是一家眼鏡公司,竟和任天堂合作開發與智慧眼鏡連結的手機App,令人匪夷所思。
田中仁從沒停止思考眼鏡未來的創新。最近幾次對員工談話,總提及當前最紅的「共享經濟」概念。他拋出想法,「有沒有可能未來不賣眼鏡,而是客人進門驗光,把眼鏡租給他?」
接受《遠見》採訪時,他也若有所思地自問自答,「現在眼鏡的形狀好像沒辦法再突破,既然如此,有沒有辦法讓眼鏡帶來新的體驗?」
很難想像,最慢進入日本眼鏡市場的田中仁,改變了眼鏡從700年前誕生於義大利以來的歷史,但最讓田中仁開心的卻是,這個品牌改變了顧客的人生。
賣平價眼鏡 意外改變客人一生
田中仁道出一個故事。有個住在九州的女孩,國中就近視,看不到老師在黑板寫的字,但家境不好,眼鏡又貴得嚇人,不敢跟媽媽說,導致功課一落千丈。媽媽發現後帶她去配了一副好幾萬塊的眼鏡,千叮嚀萬交代,不能把眼鏡弄壞,可是那副眼鏡很大,同學們都笑她是四眼田雞,讓她自卑到不行。
直到JINS在她家附近開分店,升上高中的她才知道,原來眼鏡可以如此便宜,想換就換,還能當作時髦配件,從那時起,她對眼鏡的害怕和複雜情結也不復存在,還考上不錯的大學。
問田中仁從何得知這個故事?神祕兮兮的他揭曉謎底。原來那個九州女孩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志願,就是進JINS工作,現在已成為店長。
當年填寫入社原因時,她寫下這個感人的故事,還特別感謝田中仁創造這個品牌,改變了她的人生。「原來我對社會做出了貢獻,還好我有投入眼鏡業,」田中仁欣慰地說。
田中仁有一句時時掛在嘴上的口頭禪,「要創造新的理所當然」。意思是,發掘未曾有過的概念,把這些變成理所當然。他,的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