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陸對台灣要慈悲,台灣對大陸要理智

星雲法師90歲壽誕 最掛心兩岸未來

陳芳毓
user

陳芳毓

2016-08-29

瀏覽數 288,850+

大陸對台灣要慈悲,台灣對大陸要理智
 

本文出自 2016 / 9月號雜誌 哈日新主張 風格就是商機

11歲,父親在對日抗戰中失蹤,母親攜他尋父未果,只得讓兒子出家求溫飽;23歲時,和尚渡海來台,再見80多歲老母時,已是37年後。

戰後近70年和平歲月,夠讓兩代人生根落戶;和尚也與弟子開枝散葉,在高屏交界的山邊,建立了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全球分寺200餘所。

今年8月,星雲滿90歲,佛光山也開山50年。年頭到年尾,展覽、燈會、音樂會等活動不斷,載滿海內外遊客的遊覽車絡繹不絕,氣氛就像歡樂的生日會。

但星雲向來不喜歡祝壽,每到生日,就消失「避壽」。但90高壽,信徒們仍幫他出版了《星雲之道》及《星雲之影》兩本紀念集。

《星雲之道》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首度為一個人寫一本書。本書並收錄高希均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向星雲問道的精采對話。

《星雲之影》則貼身紀錄了六位海內外華人世界的領袖人物,包括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中國知名作家余秋雨、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等人與星雲互動的獨家影像。這些人的一生都受到星雲很大的影響。

「人間佛教」貼近世俗需求

相較其他佛教門派,星雲的法門更貼近世俗的人間需求。早年他上電視講道,現在佛光山臉書粉絲近25萬人;他的佛法著述有320本、重達135公斤,光是目錄,就像一本厚厚的大字典。他罹患眼疾後自創「一筆字」,曾在多個美術館展出,每年春聯送出百萬份。幼年因戰亂而失學,更使星雲獨鍾教育,曾創辦50多所學校、獲頒30多個榮譽博士與教授頭銜。

星雲一生推廣的法門,便是與時俱進、深入在家眾的「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不是狹義的宗教,它幾乎是文教、它幾乎是教育、它也是藝術、它也是音樂、它也是活動,它什麼都做,」與他有多年交誼的高希均觀察。

事事都做,於是處處結緣。佛光山信眾數百萬、遍布五大洲,往來多鴻儒。國畫大師張大千曾贈畫給星雲,星雲拍賣後,籌措辦學資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攜家帶眷在佛陀紀念館小住;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罹癌後,上山找星雲補修「生死學分」;連教育家嚴長壽近幾年來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均一中小學,一開始的創辦人也是星雲。

年事已高的他,兩度歷經戰亂,此刻最想結的仍是兩岸的緣。因此,今年10月即將舉辦的第五屆星雲國際人文論壇,主題就是他親自決定的「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在與《遠見》訪談中,他以「打籃球」「談戀愛」比喻兩岸關係,也用禪宗公案勸戒兩岸領導人,「大陸對台灣要慈悲,台灣對大陸要理智」。

90歲的星雲,幾乎眼不能視、腿不能行,鄉音更濃重了。但對戰爭的憂心與對和平的主張,依舊清晰。以下是訪談摘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此刻,大師對台灣最憂慮的事是什麼?

星雲答(以下簡稱「答」):

人心、觀念、思想。要重新心理建設、思想進化,不信東風喚不回,也不信人心喚不回。

我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有一個老太太,信佛教很誠懇,給一個出家人食物,建一個寺廟給他閉關20幾年。有一天,她叫孫女送飯去給師父時,還囑咐她,「去抱那個師父,看他怎麼說。」

孫女很漂亮,就去抱這個師父。師父說了一句話:「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亦即,毫不動心。

孫女回去告訴祖母,老太太很生氣地說,「我花20年供養師父,卻養了一個自了漢!」(不是菩薩、是只顧自己之人)

意思是,「我的孫女去抱你,她沒有尊嚴嗎?說什麼三冬無暖氣,自私啊!沒有替人設想啊!」老太太就把庵燒了,不給出家人住了。

修行人只好出去流浪,才發現原來天下不是只有他一個,還有病人、窮人。於是他又回來找老太太,要求再給他一次機會。

沒過多久,老太太又要孫女送飯,再抱住修行人試一試。這一次,修行人說,「你知、我知,不可以讓別人知道。」

孫女回去告訴祖母,祖母一聽,拍手叫道,「唉呀,這次是菩薩啦!」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為人設想。

以前《中國時報》棒球隊叫「時報鷹」,老是輸球,就來問我該怎麼辦。我說,「我是看球的,不是打球的,又不是教練!」

投球不是靠蠻力 是靠心

我拿這個問題去問慈惠法師(星雲弟子之一)。法師當時70多歲,眼睛快看不到,跟大家打籃球,籃框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他的三分球比一般人厲害,投十個能進七、八個。我問他,你沒打過球,甚至連籃框在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可能進球?

他說,「投球不是靠蠻力,是靠心。」心想著在哪裡,行為要合一。我想到禪宗,打坐,不是用談的,是用心。

體育中最有教育性的是籃球。有人覺得很奇怪,出家人怎麼喜好打籃球?我就是喜愛打籃球,但不守規矩。球員多的時候有100多人,想加入哪一隊都可以。這隊人多、那隊人少,沒有問題,只是打一打球、玩一玩。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打籃球的教育是什麼呢?出家人,很慢。但應該要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打籃球看起來很凶,橫衝直撞,但是很仁慈,我不能碰你。帶球撞人、打手犯規,要跟人道歉的、要認錯的。所以,籃球很慈悲,很禮讓,該你的,我不侵犯;該我的,我不會給你,很有分寸。

兩岸關係像探戈 有進有退

問:兩岸關係,是不是該有籃球比賽的精神?

答:兩岸的關係是跳探戈,我讓你,我也進。一直只有一個人進,我一直退,我往哪裡退呢?這不行啦。

問:現在的兩岸關係,是不是讓你很擔心?

答:現在變成了對立,對立很危險。

佛經裡有一個故事,爸爸要兒子去買酒菜請客人,兒子去了很久都沒回來,爸爸就去找兒子。

喲,看到兒子在一個橋上,跟另外一個人啊(雙手抱胸,做怒目而視狀),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互相較量。

爸爸見狀急了,說:「兒子,客人要吃飯、喝酒!你的酒菜呢?」兒子說,「爸爸,有人不讓我的路!」爸爸聽後說,「孩子,你拿回去給媽媽做飯,讓我來跟他站!」(雙手抱胸,做怒目而視狀)他不讓你過,你也難前進。讓一步,海闊天空。

農夫種田,是「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問:你對於新政府蔡總統,有什麼建議?

答:她上任後看了很多軍事建設,其實沒必要,武力不重要。她應該多看民間的養老院、孤兒院、貧苦地區,讓貧苦的人收入增加,社會的人溫飽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印度有個國王叫阿育王,跟秦始皇的時代差不多,用武力統一了印度,到全國視察。老百姓都在街道下跪,「人家是征服者,我們是被征服的」。但阿育王看他們的眼睛,眼神懷恨。他就想,「我沒有征服,沒有得到他們的敬意。」

後來他信佛教,慈悲、布施、愛眾、解決問題,再去視察的時候,人民扶老攜幼,恭敬迎接。「力」只能征服人的身,愛才是真正征服心。

問:佛光山今年50週年,如果還有50年能繼續弘法,你最想做哪些事情?

答:做國民黨黨主席。(現場拍手驚呼)讓國民黨重生,親民愛民,不要官僚、不要老大。

從里長選舉,就讓年輕人參與。我的理想是大學畢業就開始在社會訓練慈悲、服務,應該就可以選里長。30歲競選縣議員、市議員,35歲選立法委員,40歲後選總統。要從20歲就學習。

國民黨的黨主席若是聚集黨產、自己升官,這當然沒有辦法。要有團隊啊。我要沒出家,我就去選!

問:你這幾年常去大陸,對大陸發展有什麼觀察?

答:早期到大陸,我要買房子;他們說,「境外的人不能買。」我說,「我中國人啊。在中國沒有居住自由?那我就不回來。房子,是要給母親住的。」

早期,共產黨不希望我回家;每次回去,都要我住飯店,住飯店要錢耶!住家裡又不花錢,為什麼不讓我住家裡?後來慢慢懂了,住飯店,有錄影,政府才能控制、監視。

後來慢慢地來往有交情了,「哎呀,星雲大師,回來建個寺廟吧?」「大陸准許我們建寺廟嗎?」「唉呦,你不一樣啊,你在大陸出家啊,不是有寺廟嗎?你可以重建祖庭啊!」

等到建好了,要辦寺廟登記,他們說,「不可以,要有本地護照。」我說,「我就是本地人,我在這裡出家的」。他說,「你是境外」。我說「境外是哪?」「台灣。」「(對大陸而言)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嗎?怎麼是境外,你搞台獨!」他嚇一跳。我說,「我不求你們,你們准我來,我就來;不准我來,我就不來!」不卑不亢。

領導人多思量 聽人民聲音

共產黨要對台灣好。男女談愛情,大陸大男人,台灣小姑娘,要給她鑽石、金戒指,她才會跟你談戀愛嘛!你用大砲、飛機,她跑得更遠!

我們(台灣人)對日本人都不記仇,為何對中國人就要記仇?

為什麼要鬥呢?和平不好嗎?大陸對台灣要慈悲,台灣對大陸要理智。我希望領導人,多一點思量,聽我們講講話;聽不進人民的聲音,聽不進大臣的勸戒,這個朝代很危險。我很憂慮台灣2300萬同胞的安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