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造紙業目標零污染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1-06-15

瀏覽數 22,200+

造紙業目標零污染
 

本文出自 1991 / 7月號雜誌 第061期遠見雜誌

莽莽林木化成滾滾紙漿,迤邐瑞典六二%土地的廣闊森林,造就了欣欣向榮的造紙工業。

全球十分之一的紙漿來自這裡。

而今令瑞典人自豪的,倒不是造紙業龐大的產量和廠房的現代化,而是在製紙過程中,瑞典紙廠排放的氯化物等化學物質,比世界各地的紙漿廠都少。

自首都斯德哥爾摩往北,車行約三小時深入卡沃城(Gavle)的森林區,科羅納公司在這裡擁有林廠和一貫作業的造紙廠。廠外木屑堆成小山,廠內機器攪出雪白紙漿,綠木成白紙,不僅須經壓製,還要經漂白,而漂白後的排出物極易污染環境。

因此「我們不再用純氯漂白,改採用二氧化氯。」代表科羅納解說公司的比德森女士表示。

簡單的一句話、一個方式,背後蘊含極大的意義和決心。純氯具有毒性,二氧化氯則可減少危害。自採用以來,科羅納紙廠排出的氯化物,已經從一九八八年的每噸含七公斤,驟降到去年的每噸含量低於0.五公斤。(瑞典政府的規定是每噸排出量須低於一.八公斤,他們的自我要求比政府規定更嚴)

這項漂白方式的改善,研究經年。一部高頂天花板,龐大不遜小型火車的新開發機器,終於在去年九月啟用。單這項環保投資,就耗費紙廠十五億瑞典幣(約合台幣七十五億)。

環保要未雨綢繆

對企業而言,環保真能和經濟利益平起平坐?

「當然,瑞典的環保法規愈來愈嚴格。」向記者簡介科羅納紙廠運作的傑納生,解釋得坦白又有遠見:「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有了這套機器,至少十年不用擔心。」

螢幕上圖表顯示,自一九六0到一九九0年,紙廠的產量已增加六倍,而原來排放物中高得驚人的生物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愈低,表示污染愈少),如今則接近於零。「附近河裡的魚都游回來了。」工作人員笑著說。

對於這座獲利率居全國第一的紙廠來說,它的發展規畫,似乎有兩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正各自衝鋒。一個箭頭奮力往生產量、獲利率高峰攀升;另一個箭頭則努力把污染、資源消耗往下拉。

他們的原料取之於所屬山林,造紙之水取之於附近河川,近年來工廠不斷研究改善紙張強度、木材纖維的吸水程度、製造方式等,竭力減少木材和水的消耗。能減一分就是一分,在不影響產量和紙張品質的原則下,三十年來,木材和水的消耗量各自減低了三成和六成左右。

力求零污染

用過的資源還能再利用。在科羅納廠房外,可以看到用造紙後回收的水在洗車。至於工廠蒸煮紙漿產生的熱源,則輸送到鄰近有八萬人口的工業城卡沃,供三分之二的住戶取暖。

一個以環境優美著稱,以親近自然傲人的國度,並非一朝一夕得來,也並非一家企業努力就足夠。根據瑞典紙業人士的描述,各家公司紛紛以不同方式,如關閉舊式廠房、改進燃燒能源等,力求實現零污染。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北方林木製成的紙材源源南下,極大部分供應位居瑞典南端、生產飲料紙包的利樂包(Tetra Pak)公司。源源輸送的,還有為環境盡心的相同意念。

台灣常見的鋁箔包飲料,包裝總廠就在這綠樹環繞的倫德市(Lund)利樂包總公司。鋁箔包內裝的可能是牛奶、果汁、茶、酒……,包裝上則印刷不同的圖案、各國文字以因應全球行銷。多台不停運轉的印刷機,使利樂包總廠乍看之下像個印刷廠。公司的人坦承,生產鋁箔包過程中,印刷油墨溶劑是易污染環境的第一殺手。

「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不用溶劑。」負責資訊部門的瑪格麗特表示,利樂包公司正在盡力開發不含溶劑的特殊油墨,即使有少量溶劑溢出,也運用一種沙床加熱裝置,吸收及蒸發溶劑。

以環保做企業標誌

另一道污染源,則來自鋁箔包裝中,那一層用以防裂、防高溫的塑膠膜。工廠產生的塑膠蒸發物異味,也曾引起鄰近居民抗議。

利樂包總廠和同屬一市的倫德大學合作研究改善方法,兩年前開發出全球第一套使用沸石(zeolites)吸收及淨化塑膠蒸發物的完整設備,目前已經可以減少九七.五%的氣味。走過這部被瑪格麗特宣稱投入極高成本的設備時,她特地趨前聞一聞排氣的管子,對不含異味的空氣表示滿意。

對抗污染,需要長期的後援。 後援來自於研發部門和教育訓練。四十九個行銷公司分布全球,員工達一萬三千人的利樂包集團,幾乎每個分公司都設有環保專責部門。倫德總廠內新穎清爽的訓練教室,除了技術訓練,也傳授環保知識,「我們教育每一個員工。」市場

行銷經理魯納指出。

平均每一年,總公司花費在環保事務的經費,達到一千億瑞典幣(約合台幣五千億)。

瑞典企業似乎樂於以環保做標誌。就像利樂包公司英國執行副總裁貝德生於的公事箱,在熙攘的倫敦街頭顯得分外突出,白底帶斑爛綠點、廢紙回收再製的箱子,堅實耐用不遜於皮製手提箱。

在瑞典總廠,瑪格麗特也拿著回收塑膠抽離再製而成的鞋跟、小型地毯向訪客展示。

環保訴求在瑞典企業眼中,不再是阻撓企業發展的負數,而是可相得益彰的正面價值。

只要開始永不嫌遲

利樂包總廠的魯納經理不否認,致力減低污染、研究環保的起因,很大部分在於附近居民的關心,尤其是倫德大學的關注,「企業必須充實知識,拿出事實來證明對環境無害。」魯納強調,「每個人都在討論環保,我們必須先準備好。」

層層綠意中,造紙機器運轉不歇。不論是來自政府及人民的監督,或是源於製紙業的自我警覺,科羅納和利樂包這一北一南的長青企業,似乎想證明,環保工作只要開始,永不嫌遲;若有實力,寧可先做。而他們終將以環保實力,和經濟實力並駕齊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