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科三、四期陷泥淖 模範生台積電也卡關

健康風險評估過不了 企業無法進駐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6-06-28

瀏覽數 48,050+

中科三、四期陷泥淖 模範生台積電也卡關
 

本文出自 2016 / 7月號雜誌 你的未來 矽谷說了算!

不要以為只有石化業的環評難以過關,連總出口占比達三成的電子業也受衝擊。

以占地255公頃的中科三期(后里基地,分成后里農場、七星農場)為例。2005年當時台中縣長黃仲生因中科一、二期用地不敷所需,著手規劃三期,其中后里農場的環評順利通過,但等到七星農場環評審查時,卻出現問題了。

至今10年過去了,這個環評案還在搖搖擺擺反覆進行中。

三期〉健康風險評估採增量或總量?

時間回到2006年,當時環保署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七星農場環評審查,條件是要求中科應提出健康風險評估,包含毒性化學物質緊急意外災害類比與因應,及正常或緊急狀況排放毒性物質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如有長期不良影響,應無條件撤銷此案。

沒多久,就有民眾提出「中科三期環評無效」的告訴。2010年,法院就以未達上述健康風險評估的條件為由,撤銷環評案。

中科管理局為降低民眾疑慮,重做健康風險評估,還花近20幾億裝設汙水下水道系統,並邀請鄰里長、居民採樣調查,最後環保署第二次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

不過環團仍有疑慮,持續對第二次的環評結論及開發許可提起訴訟。

由於中科三期是首次須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的環評案,到底標準為何?民眾跟專家各說各話,不斷成為訴訟焦點。

即便中科辦理兩次新設科學園區內可能影響範圍內居民健康的「增量」風險評估,部分民眾卻強烈主張當地已有后里焚化爐、豐興鋼鐵廠、正隆紙業三大工廠,無法再承受新汙染源,必須做包含背景汙染源等總量的健康風險評估。

但中科管理局認為這麼龐大的調查已超出能力範圍,他們既非衛福部,也不是地方政府,豐興鋼鐵、正隆紙業憑什麼讓外人進廠量測,「部分民眾還希望每一根煙囪都要量測到數據才行,」一位曾參與的人士說,確實難達成。

由於爭議不休,經環評委員討論後,中科三期必須進行第二階段環評。經中科管理局多次釋出善意後,同年8月8日,纏訟八年的中科三期環評案,原告跟環保署在庭內達成和解。

但中科三期環評案並未步入坦途。直至台中市長林佳龍同意進行全市的健康風險評估,才暫時落幕,預計年底有初步報告,將持續進行至2018年結案。

到底吵了十年、剛啟動二階環評的中科三期何時能過關,仍是未知數。

不僅中科三期的環評審查不順,2008年占地631公頃的中科四期(彰化二林園區)開發案,也陷入訴訟泥沼。

四期〉廢水、土地徵收、建物拆遷是問題

四期一開始的爭議在原先16萬噸的日用水量,民眾擔心大肚溪攔河堰興建計畫將排擠農業、民生用水。到了2012年8月,當時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決定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不引進晶圓、面板、LED等高用水產業,日用水量驟減至兩萬噸。

但大幅降低用水量後,水要排到哪裡去又是問題。如果往北排到舊濁水溪,會遇到彰化的蚵田,往南排到濁水溪,會碰到雲林縣濁水溪旁的西瓜田,漁民、農民都反對。

最後中科加嚴處理放流水的重金屬濃度,比國家標準還嚴。現在正接洽需水單位,希望將兩萬噸的放流水處理成再生水,不排放溪裡,做到「零排放」。

此外,土地徵收及建物拆遷也卡住中科四期。原先納入四期用地的相思寮聚落,已全部劃出園區外不徵收,並保留農戶的耕地,中科也承諾幫相思寮聚落鋪設進出道路及自來水管線。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經中科管理局不斷溝通後,民眾跟環保署也在2015年5月27日達成和解,現正啟動二階環評。

由於中科三期、四期二階環評的通過時程無法預期,對想要土地的業者來說,真是度日如年。

目前已有17家通過審查、排隊等進駐,包括精密機械及生技業者,總投資金額為543億元,需地128公頃。

據中科管理局指出,原先新光合纖也計畫進駐,但因第二階段環評才剛啟動,已無法等待,只好另覓場地。至於正在排隊的17家廠商會不會有人等不及,中科也沒把握。

台積電新廠〉空汙議題首先浮上儓面

現在更有部分民眾將環評的疑慮,延伸至區內的個別廠商。連業界的模範生台積電也無法倖免,這也讓致力「節能減碳、環境永續」的董事長張忠謀頗為意外。

台積電已在全球興建十幾座工廠,都是依法順利通過環評,這兩年卻在台灣設置15廠第五期計畫時,遭致障礙。

該廠預計要進駐中科一、二期的擴建廠區,正是原國防部大肚山彈藥分庫的53公頃開發案。

依照台積電過往設廠經驗,環評案僅需半年時間,但中科擴建廠區的環評卻耗時一年半,直至去年2月才通過。

導致台積電設廠時程大亂,為達2017年量產的目標,只好趕進度,改採最快速的預鑄工法,光營建就多花10億元,還不包括超出環評規範的費用,例如加嚴放流水排放標準及其他環境友善措施。

在環評審查過程中,台積電還遇到其他問題。例如部分民眾擔心台積電使用10%台中火力電廠的電力,會使電廠多發電,增加PM2.5排放量,影響居民健康。

但台中火力電廠2005年運轉,目前已全能生產,並非因台積電而須增加或減少發電量。台積電營運期間PM2.5最大排放量推估僅占台中市總排放量0.05%。

台積電為減輕民眾疑慮,也額外承諾每年收購處理1000公頃農田的稻草,或給予益菌肥等替代措施,減少稻草露天燃燒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加上中科每年執行8100公里的道路洗掃,可減低約4.9噸PM2.5。這樣一來,台積電進駐後,中科園區PM2.5的總量反而比原來減少。

至於健康風險評估,台積電也遇到跟中科三期同樣問題,部分民眾希望做全市總量評估,已超出中科、台積電可執行的範圍。

落實環保減碳 全面移植、補種樹

原以為中科擴建廠區的環評通過後,台積電即可順利建廠,未料又有新議題。環團擔心台中的空汙指數居高不下,大肚山為僅剩的都市之「肺」,為保護森林,反對中科砍樹擴廠。

其實,台積電擴建廠區所在地原是軍方駐防的彈藥庫,並非樹林密集區,且多數是相思樹。但台積電仍承諾「全面移補植」,除原地保留外,已完成移植約2000棵樹,將來還要補種3800棵樟樹及其他較好的樹種,還有數十萬株的灌木複層植栽,「務必使新廠區的環境減碳能力比開發前還要好,」台積電12吋廠副總經理王建光允諾。

從中科三期、四期及台積電新廠的案例,可見部分民眾對環保的要求已超出環評法規範,成為電子業最新挑戰。

張忠謀在去年11月25日曾提出台灣投資環境的兩大隱憂,就是限電與環團的抗議。但他也進一步指出,現在環保技術已相當進步,可相當準確衡量各種影響,相信經濟、環保可以兼顧,因此環團抗爭應該「只是過渡、是一時的」。

面對接二連三的科技業環評訴訟,新政府應該省思,如果要發展高科技產業,環評的規範到底是什麼?審查時間是否有底線?

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業者既要跟國際廠商競賽,還要解決各種環評新議題,即便是台積電,恐怕也無法避免環評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衝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