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在通用汽車公司贊助的「甲醇」汽車試車會場,該公司董事長史坦普曾經說過,在環保趨勢下,將來會有相當多的車子不吃汽油,而靠其他燃料發動:「大家必須做好準備。」
法律炮火轟出綠意
結果比史坦普想像的還快--不到兩年光景,底特律已漸萌「綠意」。在美國聯邦政府、各州郡,甚至歐市都已制定清潔空氣條例的壓力下,美國的汽車業者被迫從現在起,就得根除汽車排放的有毒廢氣。
目前,他們的目標是汰換引擎,以配合即將發展成功的「低污染」汽油;接著在未來十年內,以天然氣、電力、甲醇,甚至氫氣為動力的清潔汽車,也可望一一上市。事實上,第一批以電力發動的GM衝擊號(Impact)汽車,在一九九三年以前便可能推出。
這些綠化汽車業的作法並不是首次被提出,早在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結束時,就有人做過同樣的建議,但這一次能夠真正推動清潔汽車的發展,主要誘因還是「汽車業者瞧見法律炮火有一觸即發之勢,」密西根大學汽車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克爾表示。
去年九月,加州首先發射第一枚炮彈--制定新的空氣品質條例。每年汽車銷售量高達兩百二十萬輛,占全美汽車市場一一%的加州,已快被濃煙窒息,因此規定,以後凡是汽車排放廢氣都要取締,而且可能在一九九六年以前,就會強制部分車輛改用較清潔的燃料。到了一九九八年,加州將要求所有汽車業者遵守在該地銷售的車型,每一百輛中必須有兩輛是完全不會排放廢氣的規定。
麻薩諸塞、紐約、紐澤西等州紛紛隨之表示要仿效加州的標準,連歐洲各國也不例外:譬如德國打算要求汽車業者在十五年之內,將汽車耗油量大幅降低,使每加侖可跑里數增加六0%,以減少二氧化碳釋出。由於發展一輛新車往往要耗時四年以上,汽車業者必須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所以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汽車業呈現連連虧損的局面,「我們還是會勇敢面對這股綠色潮流,」通用汽車董事長史坦普表示。
最乾淨的電力車
當務之急是改良傳統式引擎,這也是業者認為可以達到大部分空氣品質標準的作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改良觸媒轉換器。目前使用的轉換器在車子發動後的八0秒內,會排放出未經處理的廢氣,因此未來的轉換器應該在車子啟動前,就先通電加熱,以減少九九%的污染(現在使用的觸媒轉換器只能減少九五%的污染)。
德國賓士汽車公司計畫做這方面的先鋒--一九九四年起,它所推出的車種都裝有可以預先加熱的轉換器。此外,汽車業者也試圖改進車上的電腦裝置,以求點火控制和燃料噴射更準確,汽油燃燒得更完全。
然而,就未來連法律都講環保的趨勢來看,不吃汽油的清潔汽車才是長期受寵的嬌客。克萊斯勒預計在一九九二年上市的家庭轎車,擁有特大號汽缸和感應系統,可以分別注入甲醇、乙醇、汽油,或者三燃料混合來發動。通用、福特和一些歐洲廠商,例如福斯,也計畫生產可彈性採用燃料的新車種。
但這些都無法做到「零污染」,於是一些大汽車公司打算推出電力汽車,做為九0年代的獻禮。馬自達也表示,要將尚在實驗階段、產量有限的氫氣汽車轉做商業用途。這種汽車的排出物大部分是水蒸氣,堪稱目前最乾淨的車種。
清潔汽車還有許多傳統汽車所不及的優點。例如以天然氣為動力的車子,其引擎和電動馬達比一般汽車來得耐久而且容易保養;以電力啟動的轎車和卡車,也可以免除觸媒轉換器等既昂貴又複雜的裝備。
一些較樂觀的人士則想到將尚在實驗中的太陽能車,例如豐田的Rata商品化。但即使是目前最棒的車型,損壞率都很高,能量也只夠啟動一台吹風機。許多公司在考慮種種問題之後,還是決定傾力研究天然氣和電力汽車。
目前較重大的革新是利用壓縮天然氣當燃料。美國能源部估計,美國現有的管線存量足以取代一百萬桶汽油、柴油,供八百萬輛汽車上路,駕駛人只要花約兩千五百美元,在原來的汽油引擎內安裝壓力閥、測量計,再加上鋁製汽缸,非常簡單。
完全不會造成污染的電力汽車也是廠商目光的焦點,根據美國國會的技術檢定處報告,美國現有的發電量足以讓數千萬輛電力車充電發動。電車的耗電量不高;通用汽車「衝擊型」只需要以開啟電視的電力,連續充電六小時即可,對於一些發電量充裕的城市和國家,應是減少汽車黑煙的可行之計。
然而,這股綠潮也面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成本過高。單是製造「低污染」汽油,可能就需要花兩百到四百億美元興建高級精煉廠,加上其他研發費用,連財務健全的大廠商可能都吃不消,更何況是小型公司。BMW每年花在應付新的清潔空氣條例上的經費,就占總研究預算的三分之一。
清潔汽車身價昂貴
再者,清潔汽車售價偏高,將難以博得消費大眾青睞。例如在義大利,市面上唯一的電力汽車飛雅特「超電型」(Electra)價錢高達兩萬兩千美元,比同式樣、吃油的「熊貓」(Panda)足足貴了一倍,而目前多數加油站只提供汽油和柴油,也徒增替代燃料取得的困難。
更糟的是,許多清潔汽車連四百公里的距離都跑不到。滿滿一汽缸的天然氣,只能跑上一百六十公里的車程,而車型嬌小的「超電型」充電一次,也只能跑七十二公里。「我還寧願騎馬呢!」米蘭一位擁有飛雅特電力車的官員忿忿然地說。
通用領先群雄
替代燃料本身的缺點,也讓決定加入綠化行列的汽車業者更加頭疼。通用和福特預計生產以甲醇為動力的清潔汽車,但甲醇加熱後會產生黑煙。相對的,從穀物萃取而來的乙醇(酒精)燃燒時就乾淨得多,但種植穀物須耗費大量能源,最後算起來,以乙醇做燃料反而比汽油還不划算。
儘管汽車業的綠化行動至今仍利弊互見,疑難不斷,但是從加州到歐洲,各地對於汽車排放廢氣的標準愈設愈嚴苛看來,清潔汽車的市場仍會是一塊令人垂涎的大餅。在美國,擁有兩輛以上轎車、常常作短程通勤的四千兩百萬戶家庭(占總住戶五二%),將是購買主力。事實上,通用的「衝擊型」尚未正式促銷,已接到四千通詢問電話,許多顧客甚至已出三百美元的定金匯款。
專家推斷,將來會有兩到三家汽車業在全世界清潔汽車市場取得領先,通用可能是其中之一;但擁有加州汽車市場五0%占有率的日本廠商,立刻就會迎頭趕上,因為他們「早已看準這是賺錢的絕佳機會,」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課程主持人魯斯教授預言。
(取材自Business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