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如果台灣負利率,六成民眾仍願意存錢在銀行

《遠見》獨家調查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6-03-30

瀏覽數 11,700+

如果台灣負利率,六成民眾仍願意存錢在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4月號雜誌 生技股是炒作,還是下一個明星?

負利率已擴及全球24個國家,被形容為傳染力強大的「茲卡病毒」。《遠見》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率台灣媒體之先,啟動「如果台灣面臨負利率,你會怎麼辦?」網路調查。

這調查假設兩個情境,一是「當負利率擴及一般存戶,存款利率為負時」,二是「當負利率進一步壓低貸款與融資成本時」,民眾是否改變存款方式?

當利率-0.5%怎麼辦?

66.5%民眾會火速提錢

當詢問若利率降至-0.5%,你會怎麼辦?對此,有高達66.5%的民眾表示會「趕快把錢從銀行戶頭中提出來」,23.4%會「什麼都不做」,繼續把錢存在銀行裡。

而選擇把錢從帳戶中領出的民眾,會改放到哪裡呢?在領出來的民眾中,有高達52%表示會拿大部分的錢去投資,但近39%會轉存到另一個利息較高的銀行戶頭中,占整體的25.7%。而6.8%的人則將錢存放到更安全的地方,例如「保險箱」;不到3%會拿去消費。

因此,把「什麼也不做」「存更多錢」以及「轉存另一家銀行」比率加起來,約59.2%。也就是,面對負利率,仍有六成的人選擇把錢存在銀行。

錢領出來會投資?

69%買股 57%投資基金

再進一步分析,從帳戶中提出來的錢,若是拿去投資,大多會湧向股票(69%)、基金(57%)與保險(44%);若拿去消費,則是「添購生活必須耐久財」(63%)、「旅遊」(38%)或「室內裝修」(31%)。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如果採行負利率,等於央行宣告經濟難救了,大家更惶恐,不敢消費或投資了!」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翻出今年初ING集團對歐洲、美國與澳洲等地所做的負利率行為調查,在1萬3000份樣本中發現,一旦採行負利率,平均有近八成的人會選擇將錢提出銀行。

其中,有近四成的人會「將錢轉存到更安全之處」,也就是不做投資或消費。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指出,這也就能解釋為何採行負利率的國家,至今鮮少有銀行敢對一般存戶收取存款利息,就是怕流失客戶。

負利率時會考慮借貸?

42.6%考慮 57.4%不願借

只是,採行負利率也意味著融資成本降低,這會刺激民眾借貸的意願嗎?

本調查顯示,只有42.6%的人會考慮借貸,57.4%不願借錢。

考慮借貸者,有六成會把錢拿去投資,投資的商品前三名依舊是股票、基金與保險,26%的人則把借來的錢再拿去存在利息較高的銀行,賺利差。

有趣的是,男性比女性更偏好把錢轉進投資,而女性則傾向找一個穩定的避險環境。

性別會影響資金流向,社經地位更是主導了金錢配置。本調查將月收5萬元以上歸為高收入族群、3~5萬元則是中收入、3萬元之下為低收入。

交叉分析發現,收入愈高者,在負利率情境中,愈傾向將錢領出銀行(高收入群領出的比例為71.6%)、將資金轉進投資的比例也愈高(其中58.5%高收入者轉入投資);反之,低收入族群只有六成選擇將錢領出,其中高達47%會再把錢轉存另家銀行(高收入族群只約32.9%)。

再看貸款部分,高收入族群貸款投資的意願最強、有71%。低收入族群借貸投資的意願降為50%,但轉存進利息較高銀行者有31%、進行消費者也有19.5%(高收入族群消費只7%)。

「負利率,看起來會讓富人更富!」楊少夫指出,關鍵不在於收入本身,而在於「理財態度」,高收入者對國際局勢較敏感、對理財工具較嫻熟,敢借貸也敢投資,錢滾錢的能力較強。

整體而言,負利率的實施能加大存戶將錢提出銀行的意願、帶動資本流動,但還是有許多人選擇把錢再存回銀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