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市鬧區的關強內科診所,就經常提醒病人要減重。「你要減重」「你血糖高了」「糖化血色素應小於7」「我沒有吃什麼,怎麼會胖?」這是醫師關強和病人常有的對話。
LINE群組提醒血糖數據
一大早,診所裡坐滿了等著抽血的病人,為了保持看診順暢,護理長李宛真把糖尿病人拉到另一個小房間,詢問三餐飲食和用藥情況,教導少吃地瓜、玉米,減少澱粉攝取的衛教知識。
診間裡的關強穿著白袍,他身形高大,散發醫師的權威,當開口和民眾說台語,卻流露濃濃的粵語腔。原來他是香港僑生,1970年代來台就讀台大醫學系,後來在學長介紹下,1988年到花蓮慈濟醫院、台東醫院工作,從此留在東台灣。
關強在醫院看診時發現,心肌梗塞、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人逐漸增加,由於醫院看診時間有限,他希望幫助更多病人控制疾病,便在1997年開設診所,添置心電圖、肺功能、視網膜檢查等儀器。
他認為,衛生教育能幫民眾注意健康,尤其糖尿病人更是如此,便找護理師、營養師,成立衛教團隊,他負責解釋病情,再由團隊教導病人,分工合作。
肥胖多源於飲食不當,正確飲食非常重要。護理長李宛真說,有年輕人因為經常外食,罹患糖尿病,也有人運動不足,三個月胖了兩、三公斤,需要教導。
觀察診所來去的病人,可以發現不少人都因為糖尿病而來。
關強的糖尿病看診量,在花東地區名列前茅,他也因積極教導民眾控制血糖,數度獲得健保署頒發品質卓越獎、台東縣糖尿病品質提升獎勵計畫第一名,國健署也表揚他推動戒菸有功。
「他是台東縣治療糖尿病的權威!」87歲的李洪接受關強治療七、八年,血糖控制良好,還可以喝一點點果汁。
「我以前吃藥,臉會腫,」64歲的糖尿病人鍾黃文枝說,關強用藥有原則,雖然劑量、種類比其他醫師少,但病情卻能控制。唯一令她苦惱的是,喜愛窩在家裡看電視,缺乏運動,雖然醫師常要她減重,但她總是做不到。
為提醒病人注意體重和血糖變化,關強成立LINE群組,張貼病人的血糖數據,提醒他們。即便病人的年紀普遍偏高,對3C科技陌生,仍然有20個人參加。
絕不隨病人胡亂起舞
關強表示,病人對糖尿病、三高常有錯誤觀念,以為頭暈就是高血壓,腰痠背痛就是腎臟發炎,手麻就可能是中風,要求打消炎針、開止痛藥,都被他嚴正拒絕,「我不隨病人胡亂起舞!」
其實,關強為了讓病人有正確醫療觀念,是會凶人的。被《遠見雜誌》選為「新台灣之光」,在市場賣菜的慈善家陳樹菊就被罵過。她說,這是這輩子第一次被醫師嚇到。
陳樹菊在傳記《不平凡的慷慨》提及過往治療肺結核的經驗。她因從早到晚,都顧著市場小攤,忙著賣菜,也很排斥看病,即使不舒服,都是買成藥服用。有一次她咳個不停,吃感冒糖漿都沒有效,只好去找關強。
「你愛錢不要命哦!」關強大聲罵陳樹菊。她心想,這醫生好凶。當關強聽到她說,咳了好幾個月,有時還咳得漏尿,凶巴巴地對她說:「你馬上給我轉院,你不要命了。」她第一次被醫師嚇到,心裡不免抱怨,「幹嘛要這樣子?」
「你再慢三天來,就不只是肺結核,而是肺癌。」關強如此告訴陳樹菊,她看著他寫了一張單子,上面有醫師的名字,「你現在馬上到花蓮慈濟醫院,找胸腔內科主任,」她聽了關強的話,連夜趕到慈濟。
到了慈濟,因為關強已事前安排好轉診,陳樹菊可直接辦理住院。陳樹菊不像其他病人病懨懨的,但醫師看了病歷,卻嚇了一跳,確定她真的是關強轉來的病人。此時她才體會到,關強雖然凶,卻是為病人著想的好醫師。
對這段往事,關強不太記得,直到聽人說起陳樹菊出版傳記,才想起來。如今,他還是堅持專業,保護病人,因為這正是他身為醫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