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病友學會為自己負責

彰化縣.內科 林榮威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6-02-24

瀏覽數 8,200+

讓病友學會為自己負責
 

本文出自 2016 / 3月號雜誌 小診所 大醫生100

不過另一個「糖有理」,確實跟糖尿病有關。在糖友里提起「糖有理」,鄉親會告訴你要去找醫師林榮威。「糖有理工作坊」由林榮威所創,是推動糖尿病友自我血糖控制、生活經驗分享的成長團體,多次獲得全國績優獎。

病友之一的陳大姐,知道有糖尿病後一直鬱鬱寡歡,因為林榮威鼓勵加入糖有理後,身心抒發,一掃陰霾,成為鼓舞其他病友的典範。

衛生所工作人員形容,林榮威就像土地公,社區大小事需要出錢出力的,他都願意支持。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的林榮威,曾在台北馬偕、耕莘、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等服務。離家20多年後,隨著父母年邁,林榮威希望就近照顧家人,1999年回到老家開業。

看見家人受苦,立志當醫師

成長於鄉間,林榮威的爺爺務農為業,家裡有三甲地,種植番薯、甘蔗、稻米、碗豆等各類作物。到了林榮威這輩,六位兄弟姐妹,他排行最小,國小時最常玩樂的場所是在田裡牽牛,假日要去幫忙蹲在水田割草。

讀高中時,林榮威的姊姊們已出嫁、哥哥們在外地念書,父母忙工作,他下課後得回家照顧年邁的阿嬤。老人家常有病痛,有次不小心跌倒,看了醫生、動了三次手術,依舊治不好,導致長期臥床。

每當聽到阿嬤喊痛,林榮威心裡就很難受。阿嬤往生那天,林榮威在一旁親眼看到阿嬤從還有呼吸講話、到最終斷氣,給林榮威很大震撼。後來林榮威的母親也深受腎結石所苦,家人的病痛,讓他立志要當醫師。

不過,林榮威成績不太好,第一次沒考上醫學系,閉關自讀一年,考進中國醫藥學院(現為中國醫藥大學),很早就決定選擇內科。他認為,內科關心層面更廣,專業度常左右一個人的生命。林榮威很謙虛,不敢說是懸壺濟世,但不忘砥礪自我保有救人的初心。

開業之始,左鄰右舍看他是在地孩子,都會來診所看病。但林榮威知道,這只是蜜月期,能不能獲得病患信賴,考驗的是醫療效果和品質。

有些民眾要求藥效要快,「今天來拿藥,明天就要好,」林榮威得費心跟病患解釋,藥效快不見得最好,病情不同、症狀不同,治療要有耐心。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用肯定句為病友打氣

他還特別注意溝通技巧,避免否定、多用肯定句鼓勵病患,例如「今天血糖有比較高,要多注意」取代「你沒按時吃藥,血壓數值才會不好」,重點是不能讓患者沒信心,甚至放棄。

有別於過往在醫院,接觸的多是重症患者,診所以三高和糖尿病的慢性病患居多。

深知糖尿病是慢性病之首,相關併發症多,為幫助病友和高危險群建立正確的自我生活照顧觀念,2008年他帶頭成立病友成長團體「糖有理工作坊」。

林榮威租下診所旁的空間,每月一次聚會,安排健康講座,請營養師來教病友如何辨識飲食熱量。一碗飯270卡、一個奶酥麵包450卡、一個小蘋果60卡,教室內有許多圖卡,教導病友學習控制自我飲食,「讓病友知道自己的健康要自己負責,不能只靠醫師,」林榮威強調。

不只上課,病友經驗交流同樣重要。林榮威發現,很多慢性病友面對醫師會有排斥感,「病人覺得身體健康的醫師不懂他的困擾,但對病友卻願意講出很多內心話。」他說,自己媽媽也有糖尿病,他開的藥、提醒注意飲食,媽媽有時也不肯照單全收。

於是他轉個彎,透過組織病友團體,讓病情控制佳的病友現身說法,給其他人信心,彼此激勵,效果比醫師單打獨鬥還有效。他說,醫病關係必須靠良性互動支持,不能有「醫生最大」的心態。

現在固定來看診的糖尿病患約有300位,前幾年有人聽到要來工作坊上課,出席率低,經過林榮威苦口婆心遊說,2015年已有50位病友參加。以後計畫還要把病友家屬也找來,因為都是危險族,提早衛教,更能防範於未然。

回想當年為了回來,剛開始一個月要還20萬貸款,負擔很大,林榮威的太太初期不諒解,認為留在台北工作好好的,為什麼一定要回來辛苦地開業?

早已視鄉親為家人的林榮威說,能看到家人健康生活,就是他最好的回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