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讓病人健康,看到哪裡有醫療學術會議,台中、台北,楊國君都會去,勤奮的程度連同業都來問他,是不是假日都在開會,「現在苗栗有高鐵,我跟太太說太好了,以後在高雄的會議也可以去了,」他笑說。
勤奮好學的楊國君,出生高雄,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後,在基隆長庚醫院、新竹醫院、台大醫院工作過;2002年結束署立苗栗醫院(現為部立苗栗醫院)的工作,出來開業。來到苗栗,因為這裡是太太的家鄉。
楊國君堅信,預防勝於治療,積極配合公衛政策,加入多項篩檢計畫,如戒菸、成人健檢、大腸癌、B肝、C肝等。
楊國君的專長在超音波檢查,當體內腫瘤還小時很難發覺,能不能及早篩檢,就靠超音波,但要看出異狀,還是得仰賴醫師的技術。有位病人肝腫瘤長在很罕見的地方,躲在大動脈旁邊,患者先後跑了兩家醫院都說沒有腫瘤,還是楊國君最早發現的。
耐心問診,不曾露出不悅
來看病的吳阿嬤比較,有時自己不太會形容病徵,醫師會耐心問診,從不急切趕著看下一位病人,也不會面露不悅。
診所耕耘14年,楊國君已經幫無數民眾診斷出B肝、C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很有口碑。近年B、C肝炎篩檢控制不錯後,他才將焦點轉到腎臟病預防。
台灣早期腎病患者的比例約10%,腎臟也屬於沉默器官,平時不覺得異常,等到發現時,往往很嚴重。目前楊國君診所有50位案例,持續追蹤腎臟功能是否惡化。
診所張貼著各種預防保健、疾病篩檢的宣導海報,還有日常生活飲食的衛教單。
這天上午,他剛替三位病人分別轉診到部立苗栗醫院和弘大醫院,「是心臟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還有一位發燒很多天、建議去急診,」他解釋。
他強調基層醫師能做的很多,診所優勢是醫師可初次判斷,抓出大方向後再深入檢查,不像在醫院作業是反過來,先做完所有檢查,才由醫師做診斷,導致很多醫院檢查其實並不需要,變相浪費醫療資源。加上醫院掛號費又較高、病患多要排隊,看輕症,根本不划算。
病人利益第一、診所利益第二、健保效益擺第三,這是楊國君經常提醒自己的原則,「把自己診所利益擺第一的話,你這個醫師會做得很痛苦,」他說。
有些病人來做檢查,下次再就診要看報告,按程序要再掛一次號,病人會抱怨為什麼要再收掛號費。以病人利益著想,萬一沒看報告,延誤患者病情、損失最大的是患者,楊國君便給予掛號費減免,「出問題的時候,只要想著怎麼做對病人最有利,很多醫病摩擦就會減少,」他主張。
醫師隨口無心的一句話,會讓病人回去哭好幾天,楊國君以前常會直接跟病人說得了什麼病,沒有考慮對方心情,累積更多經驗後,他才懂得溝通是一門學問,「醫師要幫助病人打擊疾病,不是打擊病人,」他說。現在診斷到重症,他會站在病人角度,安撫說醫學很進步、要跟醫師配合,共同找方式治療,給病人信心擊敗病魔。
病人利益第一,能減少摩擦
2015年楊國君接任大苗栗社區醫療群執行長,組織同業聚會,不同於一般醫療群各自為政,他主動打破藩籬,邀請其他醫療群的醫師參與,促進交流研討。一年辦了40場醫療會議,常利用中午休息和假日時間,內容涵蓋各種新的檢驗、治療方法。
楊國君會分享自己如何在診所成功推廣早期癌症篩檢的做法,透過實務經驗傳承,供同業相互學習。
當年是家裡第一位醫師,現在楊國君的兒子正就讀中山醫學大學三年級,女兒在準備重考,也想讀醫科。
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出,當醫師不一定要留在都會區,特別鼓勵新生代醫師回鄉服務。
「我只是盡醫師本分,沒什麼特別的,」但在苗栗行醫近20年,楊國君可以確定的是,基層診所能得到的成就感不亞於醫院。只要是用心的醫師,不管在哪裡,都能贏得病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