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我看見氣質
舞台中央,圓形大屏幕,圍罩著交響樂團的天空,緩慢的上下⋯
黑白影像,優雅的,隨著光影變化⋯
穿著燕尾服的樂團指揮,準時進場,一萬多人,在高亢與興奮的掌聲之後,安靜⋯
指揮棒,堅定的落下⋯
管弦樂器,與定音鼓一起,打破了萬人屏息⋯
鼓聲步步,管在伸縮,弦在上下⋯
蘇打綠團員,吉他在吼,貝斯低吟,自信滿滿,隨後跟上⋯
爵士鼓,一次一次的招呼著大家的步伐⋯
青峰,孤獨絕美的高音,隨著節拍,一字一字,輕慢的滑出⋯
忽而高亢,忽而低吟⋯
一句一句,點醒,許多人,不知如何表達的愁緒⋯
一首接著一首⋯
「整個星群。無人不病。只是要比。誰病得輕
細菌持續蔓延。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白日低吟。一臉冷靜。夜晚解禁。放聲詬病
細菌持續蔓延。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沒人能離開。沒人能離開。祈禱。而上帝也只好兩手攤開
沒人能例外。沒人能例外。冷淡宿命玩弄著他哀豔的痛快
哀豔的痛快。哀艷的痛快」
那一夜,蘇打綠音樂會的最後一場,我在現場,看見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未來,是,氣質。
那晚,我看見,氣質⋯
是,文學的,在如詩吟唱的歌詞裡,隱藏著,知識青年的時代心愁⋯
是,書法的,在青峰隨筆的文字裡,躍動著,如畫如絲的柔細暈染⋯
是,視覺的,在圓形屏幕的影片裡,變幻著,絕對相對的色彩黑白⋯
是,人文的,在交響樂團的身影裡,訴說著,文藝復興的古典歐洲⋯
然而,最難得的⋯
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領著觀眾萬餘,與舞台上的音樂家們,一起感動⋯
德國指揮,第一小提琴,與蘇打綠忘情的搖擺⋯
那是,音符編織的氣質⋯
那氣質,來自,青峰的曲⋯
那氣質,來自,龔鈺祺的交響樂譜⋯
30出頭的他們,氣質,來自這塊土地,多年累積,一棒接著一棒的努力⋯
終於,在這一代, 通過,一群努力不懈的才子⋯
通過,音符的,文學的,設計的交織⋯
更通過,中文的詩意,與音樂的古典,情感交融⋯
那是,誠心忘情交融,產生的「新氣質文明」,是東方,也是西方⋯
沒有文明的,民族的自大,只有相互欣賞的美麗。
青峰,在台上,向著那晚的觀眾訴說,大意是: 蘇打綠,期待,通過與古典音樂的結合,默默努力,提升我們觀眾欣賞音樂的水平⋯
舞台中央,音符在跳躍,樂器在發燒,歌聲與樂器,一同呼喚者,一萬多個靈魂⋯
音樂家的氣質,舞台設計家的品味,讓小巨蛋,在那幾個小時間,幻化為天上人間⋯
音樂帶頭,提升氣質文化
音樂會結束⋯
淨兒與我,看著台上,這群慢慢邁向40的青壯靈魂,與來自歐洲的音樂伙伴,擁抱,哭泣,歡笑,行禮⋯
我們,再度自我證明,「氣質,是台灣的未來」。
我深信,台灣的未來,不在選舉的高亢口號⋯
台灣的未來,不在高科技競逐,也不在生技的巨額投資⋯
台灣的未來,更不在參加大國的軍備競賽⋯
台灣的未來,在許多人以為只是娛樂的音樂⋯
從民歌時代以來,台灣的音樂發展,一直沒有墮落⋯
台灣的青年,絕對可以,以音樂帶頭,結合東西,發展特有的氣質文化⋯
讓音樂,融入文學;
讓音樂,融入影像;
讓音樂,融入舞蹈;
讓音樂,融入藝術;
讓音樂,融入書法;
讓音樂,融入舞蹈,融入設計,融入建築⋯
我相信,這樣,台灣的青年,將帶領一次,全民美感升級的「氣質文化」。
看完蘇打綠音樂會,我深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