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台北市仁愛路空軍總部舊址,正舉辦一場「產業升級,台灣再贏」的產業輔導計畫成果發表會。
代表政府上台發言的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近年台灣企業遭遇發展瓶頸,如產品架構受制於人、對終端用戶不具品牌影響力及缺乏系統整合能力等,衝擊許多傳統產業的生存。
新兵、老將 逆勢投資創品牌
然而,傳產如果能夠善用核心能力,並順應市場需求,培養傳遞感性訴求、品牌體驗、服務創新的軟實力,絕對有機會達到轉型與升級。
事實上,不少潛藏各地的傳統產業,早就邁開腳步大膽嘗試。
首先來到台中。在塑膠模具領域打滾超過40年的「東瑩製模」,儘管技術能力備受肯定,可惜長年只能默默替外國客戶代工。
但近兩年來,在第二代接班人陳谷銘操盤下,運用多年積累的射出成型技術,打破鞋子跟襪子的產品界線,創造MIT的兒童襪鞋品牌「Feebee's」,開始面對終端消費者。
再到台北市士林區,創立將近150年的喜餅龍頭郭元益,在西化飲食當道下,融入傳統糕餅藝術與禮俗文化,打造新潮的HOK(House of Kuos)文創餐飲店,用全新的服務體驗跟產品設計,翻新年輕一輩對於郭元益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