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六年國建要全民參與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1-03-15

瀏覽數 12,850+

六年國建要全民參與
 

本文出自 1991 / 4月號雜誌 第058期遠見雜誌

趙耀東

政府要有雅世、眼光、魄力讓出空間,民間參與要發揮企業家的精神,不是只求私利。

這四大本的六年計畫,我很詳細地閱讀了,具有前瞻性和目標性,所以我對六年計畫沒有絲毫懷疑。

但是,這六年計畫怎樣能夠交卷、落實是最重要的課題。

我認為事前的參與和事後的參與都是同等的重要;換言之,也是希望各行各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這是未來台灣兩千萬人福祉之所在,

舉幾個成功的例子,首先談到日本,日本政府所有的計畫與行動,都有人民事前參與和事後參加。四、五年前我到日本訪問,三天之內拜訪五家規模相當大的經濟研究所。每家研究員最少都有兩百人以上,負責人都是通產省類似政務次長的人退休了來主持;研究員都是全國知名之士。各研究所隨性質、範圍不同,除顧問外,主要的工作人員是政府給的。例如日本國鐵民營化,並不是由政府籌畫,而是經濟研究所研究出來的方案。

科技與社會的結合

另外,日本電報公司的出售也是由專家研究和民間溝通。再說一個最近的例子,最近由於東京污染太厲害了,希望能在附近建立副都市,這計畫不是由政府決定,是秀義山先生領導的班底,從經濟面、社會面、技術面、工程面整體規畫。他在簡報中報告,這個新都市不同於以往簡單的都市計畫,它和未來的資訊世界是要能打成一片,是未來科技與社會結合的總和。

他親口告訴我,日本政府不會只運用某一些人才來執行計畫,而是集中全日本的人力來研究。

開發中國家其實並沒有空間、機會讓民間參與。我們不像日本有完善的組織、經驗和人才,不管是顧問公司、財團法人或研究所,我們都沒有機會養成。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樣能培養出民營企業、研究所、財團法人,讓民間在未來能參與。

韓國的高速公路我去參觀過,沒有我們的標準高,但是,它培養了好幾家大的營建廠,而且政府還協助它們到中東、東南亞各國去做營造事業,營業額在中東就超過兩百四十億美元以上。此外,像鋼鐵業投資大、回收慢,開始時民間都是裹足不前,但成功之後則應讓鋼鐵業普遍民營。

台灣未來的發展一定要有兩個翅膀,其一是人民福祉、公共建設、文化建設;其二是工業。假如在任何一方面矯枉過正,到二十一世界不能和世界抗衡,台灣的前途、人民福祉則相當地可悲。而這些發展,假如沒有全民參與,更注定是失敗的。

政府和民間是互動的,政府要有雅量、眼光、魄力讓出空間;而民間參與國建是對國家、社會負責,要發揮企業家的精神,不是資本家只求自己的利益。

王昭明

現在我們應該深思,到底是留很多錢給子孫?還是留個好的生活環境?

過去四十年來,台灣由一個貧窮的社會到一個富有的社會,不但所得提高,而且教育普及;但現在的經濟雖然有很大的發展,卻可以感覺到我們是處於富裕中的貧窮。

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我們所表現的,不是一個現代社會;無論物質、精神各方面,都出現了很多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必須要建設,還要有遠景,這就是國家建設計畫的基礎。

現在所提的六年國建計畫,是初步描繪出建設的整體藍圖,估計二十一世紀開始,我們的社會將到什麼狀況,所以這計畫得看得遠,看到六年、十年,甚至十二年以後的狀況,並預先開始做,免得再重蹈過去的覆轍。像以前捷運沒有及早做,猶豫、等待的結果使得建設落後、交通變得更壞。

現在應該要深思,我們到底是留很多錢給子孫?還是留個好的生活環境?我們以前在一起工作,都傾向多做點建設,留個好的環境給子孫。六年國建計畫具有相當的彈性,要把這藍圖化作事實,還要做細部規畫,詳細計算是否可行或如何調整,所以每年都要對計畫做一次評估。行政院郝院長在許多場合也都說過這樣的話。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多方徵詢意見

政府替全民做事,如果不能得到社會的共識、支持,工作就非常難推動,特別是在民主的社會,我們要有耐心,所以當經建會提報計畫給行政院時,院會沒有通過而要求他們再多方接觸,包括過去的政府官員、立法委員、工商界人士、學者專家,而且細部的計畫還要分門別類,以公聽會、專家討論或透過新聞局等方式跟大家溝通。

這計畫大致分兩類,一部分的建設是資金不可能從將來營運的盈餘回收,所以不太容易由民間來做。像捷運系統,建設成本幾千億,就不易由民間來做。另方面,能回收成本的計畫、絕對歡迎民間來辦,例如住宅計畫、停車場、觀光遊憩設施等。

政府做的計畫又分兩種,一種是列入政府部門的經常性支出,屬於消費性的,例如在中、南、東部增設綜合性大學,政府要多承擔一點責任;一種是可回收的,例如高速公路,大部分借錢來做,每年收過路費來還債。

落實計畫,要建全許多相關的制度配合,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如社會福利計畫中,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必須建立合理的繳費制度,讓民眾分擔部分費用,才能避免浪費。

行政院也非常注意、提醒各部門,考慮政府單位、社會條件對計畫有無足夠的執行能力,此外人才需求可用訓練的方式得到一部分人力。

土地問題則相當困擾,不過正好也趁機總檢討國土的利用方式,例如:是否必須保持八、九十萬公頃的土地做農業;還有建設對土地的壓力,如蓋高速鐵路可節省高速公路一半的土地,將各種優缺點加以比較、取捨。

六年國建計畫對非硬體部分也應重視。在資源分配時,軟體資源要適度照顧到。因為性質不同,不能完全拿金錢來計算成果,例如文化中心,如何充實文化內容更重要,並非拿鈔票堆起來,文化就會出現。

高育仁

多建設一定多花錢;如果民眾不希望多花錢,就只有少建設,忍受環境的惡化。

我來自民間,當然要為民間講話。六年國建的確是李總統、郝院長的遠見,是許多官員花了心血訂定出來的,他們給了我們美麗的遠景與希望,也給了我們四項政策目標:提升國民所得、厚植產業潛力、區域均衡發展、提升生活品質。

關於六年國建,有幾個大家擔心、關心的問題:

第一,目前估計需要八兆兩千億元經費,財源如何來?政府機關也做了估計,認為每年經常賬有剩餘,也可由公營事業移轉民營取得一部分資金,也鼓勵民間參與;除此以外,要發行三兆元以上的公債。因此,民間很多人擔心發行如此高額公債,政府會不會無法負擔?會不會引起物價上漲、利率升高?甚至對民間企業投資發生排擠作用?有些官員還提到必要時需要增稅。

第二是未來六年會不會引起人力不足,尤其技術人員和設計人才。 第三則是土地的取得。據估計需要有兩萬八千公頃的土地。過去公共建設需要幾百公頃的土地,都經常因土地取得發生困難而拖延。因而很多人懷疑,六年國建給我們的遠景,會不會落空。

公平規則下參與

第四是企業家擔心,政府有沒有誠意和決心把六年國建中,可以交給民間做的真正交給民間。如果由政府自己來執行,企業界很擔心八兆兩千億元花下去,會不會收到八兆兩千億的成果?如果讓全民來參與六年國建,則這種顧慮可以避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現在要開始籌畫的是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首先我認為政府要成立專責機構來推動,才比較有效率。第二,民眾一定要瞭解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過去疏於公共建設,造成今天交通壅塞、環境污染等問題。現在政府決定做六年國建,多建設一定多花錢;如果不希望多花錢,就只有少建設,忍受環境的惡化。此外,民間還要建立「受益者付費」的觀念,要享受好的公共設施,就要誠心誠意負擔費用。

第三,政府可以考慮為六年國建制定一個特別的條例,使大家都能在公平的規則下參與,解決因民間參與而產生的問題。

第四,政府那些計畫要自己推動執行,那些計畫要交給民間參與、投資、經營,在六年國建計畫定案具體化以後,要預先公布,讓民間、企業界、學術界都能先想想自己能做什麼。例如一個企業團體自己力量不夠,可以多約幾個團體來做;或如果我們技術能力不夠,可以邀請國外學術團體或顧問公司參與。這樣全民參與六年國建計畫才更具體、落實。

(余文慧、林宇珍、藍美貞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