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觀光、農業難開源,種下希臘倒債惡果

社福支出非元兇 產業結構才是主因

林佳誼、姜雯
user

林佳誼、姜雯

2015-07-30

瀏覽數 16,950+

觀光、農業難開源,種下希臘倒債惡果
 

本文出自 2015 / 8月號雜誌 0.1的改變

7月20日,關閉三週的希臘銀行終於恢復營業。當雅典街頭各家銀行緩緩打開大門,此景讓所有人鬆了一口氣,彷彿在宣告希臘退歐危機終於宣告解除。

把時間調回2011年,歐債危機剛爆發時,包含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愛爾蘭等南歐國家,全都負債累累,被外界冠上「歐豬五國」的惡名。2011年,希臘與西、葡二國經濟率先負成長,接下來2012、2013兩年,五國更是全面衰退。

自那以來,希債鬧劇就成為國際經濟舞台上的拖棚歹戲。儘管票房愈來愈差,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演。

但隨著各國厲行改革,從2014年起,其他歐豬國家已紛紛擺脫紓困。尤其愛爾蘭去年經濟更強勁擴張4.5%,衝上全歐盟最高。

相較之下,希臘經濟雖也在去年由負轉正,卻未因此減輕債務,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在2014年達到了177.1%,是全歐之最。

7月初希臘閃電宣布資本管制,希債問題再度浮上檯面。究竟希臘債務危機為何如此難解?為什麼其餘四個歐豬國家能夠走出危機,希臘卻不能?

批評1〉希臘社福支出過高

比西歐少 但公務員拿走大半

各界一面倒將矛頭指向希臘社福開支過高、希臘人好吃懶做,是主要原因。但真是如此嗎?

「希臘社福開支過高其實只是媒體的偏頗報導,」長期研究社福制度的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照社工系助理教授陳昱名指出,目前希臘社福開支占GDP比重是20%以上,台灣則是12%~13%,「看起來當然會有一種很高的錯覺。」

然而若與其它歐盟國家比較,希臘社福支出並不算太高。

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2014年希臘社福開支占GDP比重為24%,遠不及西歐國家如法國(31.9%)和德國(25.8%),也不如芬蘭(31%)和丹麥(30.1%)。「其它花得更多的國家都沒有出事,可見問題不是出在這裡,」陳昱名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真正關鍵在於,分配出了問題。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統計,2012年希臘養老年金支出占GDP比重高達17.5%,遠高於歐元區的平均值13.8%。

不過,只有公務員可享受優渥養老金,用意是在於鞏固政治選票,相較之下普羅大眾賦稅高,福利卻差一大截。

如此一來,其他急難救助、長期社會力培育、失業救助等資金就會遭受排擠。

當希臘將多數預算都用在公務員退休金時,往往只是轉成儲蓄,但若將預算花在失業勞工身上,過一兩年後便可見到生產力提升。希臘沒有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反而造成富人更富,窮人更窮,才是問題。

批評2〉希臘人好吃懶做

工時全歐最長 但生產力偏低

其次,一般認定希臘人好吃懶做,其實希臘人的平均工時是全歐洲最長,幾乎是德國的1.5倍。根據OECD統計,2014年希臘平均年工時為2042小時,德國僅1371小時。即使與OECD國家整體相比,希臘大約是平均水準的1.15倍。

只是,長時間工作不代表生產力高。根據麥肯錫2011年報告,希臘人生產力偏低,平均每小時生產力僅35美元,遠低於歐盟的49美元,及美國的58美元。且勞參率敬陪末座,僅66%。相較之下,歐盟整體有73%,南歐地區平均水準也有70%。

「國家產業結構出了問題,才是希臘危機的根本原因,」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希臘真正問題在於本身沒有什麼很會賺錢的產業,只有觀光業與農業,但這類產業沒有辦法挑起經濟大樑。

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楊雅惠也指出,愛爾蘭與希臘都是小國,經濟規模相當,但經濟體質與產業結構卻大大不同。愛爾蘭出口品項多為機器設備、電腦、化學、製藥等科技產品,而希臘則以農產品、紡織等傳統產業為主。愛爾蘭重視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育,希臘則是靠著文化遺產作為旅遊業的最大本錢。

孫明德分析,擁有支柱型產業的愛爾蘭,即使一時遇到經濟困境,也可以很快轉危為安,缺乏支柱型產業的希臘則根本無法賺錢還債,債務才會愈欠愈多。

因此希臘的問題不在無法「節流」,而是難以「開源」。自2001年加入歐元區並晉升MSCI已開發市場以來,希臘產業結構未能即時轉型,才種下今日已開發國家倒債全球的首例。

(照片提供:wikimedia.org)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