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蕭萬長:先瞭解它,再談生意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1-02-15

瀏覽數 12,900+

蕭萬長:先瞭解它,再談生意
 

本文出自 1991 / 3月號雜誌 43天深入採訪──蘇聯驚爆前夕

問:就整個國家的方向來講,你覺得東歐或是蘇聯的市場,對我們台灣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扮演什麼樣的策略性地位?

答:短期來說,今後政府對東歐貿易額不可能增加很大,但是增加的速度會很快。

西德以很大的力量帶著東德,五年可以看出一個成效;其他東歐國家,要一下子把經濟做得很好,恐怕是有點奢望。

但長期來說就不一定了,因為西歐國家一定會傾全力幫東歐的忙,不幫東歐的忙會造成兩個後果,第一是萬一東歐又回到共產主義的老路,對西歐安全的威脅很大;第二是東西歐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一家人,到底文化背景相同。

因此,西歐在今後十年會付出一些本身繁榮的成果帶動東歐,東歐再過十年以後,會慢慢好起來,那正是二十一世紀的開始,整個歐洲的經濟就變得很強。

問:在這樣一個大遠景的推算之下,到底蘇聯對我們有什麼策略性的地位?

注意競爭對手

答:整個來講,蘇聯對我們很重要,二十一世紀開始,世界的經濟是被兩種局勢的發展影響的,一個是政治意識型態已消除後,就走到一個單一經濟體,全世界都在追求經濟發展,而不是展現軍事國力。在此情況下,我們當然是要在經濟的跑道上與別人競賽,急起直追,注意跑道上所有選手的表現。

第二個是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來看,歐洲共同體單一市場成立的結果,變成有排他性,會刺激美國及其他國家形成區域集團,區域集團形成後,與世界整個單一經濟體有矛盾存在。怎麼樣調合?要靠世界上政治、經濟學家很高的智慧來思考。

我個人對其他區域集團的演變覺得不會那麼順,每個區域裡都有很多利益衝突,不大可能會組合得很好。

問:現在有一種說法是,東歐將來的地位,可能有點像現在亞洲幾個快速開發中的國家對西歐扮演的角色;未來西歐可能會幫助東歐發展,把東歐當做一個零件或衛星廠,彼此形成互補的關係,這樣對亞洲,尤其是台灣、新加坡、香港的發展,可能有排他性。你對這方面的看法如何?

答:我覺得當然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不過西歐要展現它的實力,不能光靠歐洲本身,還是要靠全世界的市場才能把它的力量展現。整個歐洲整合得很好,力量就會變得很大,但就像一個人發育得很好,變得很壯,如果沒有讓他向外發洩的話,就會出毛病。

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策略上到底該把東歐、蘇聯當做一個非常有潛力、沒有人開發過的市場,還是將來彼此有策略性的聯合,像伙伴一樣的關係?

發展互補的關係

答:我們當然不可能把它當做貿易聯盟,只能說將來發展順利,是一種互補性質的貿易關係,因為它的資源、勞力多,加上我們的技術、資金,可以變成很好的互補。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問:所以你覺得我們雙邊的關係大概最高的發展就是這樣?做投資據點還是不太合適是不是?

答:以現在來看,那還是太早。問:對開拓東歐與蘇聯的經貿關係,經濟部主管單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第一點就是要塑造一個有利於推廣對蘇聯經貿關係的環境,這是一個大目標。要塑造這個環境,就要把過去許多障礙排除掉,同時也要提供誘因。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與東歐、蘇聯毫無來往,這樣一個隔閡的環境,要先瞭解它、認識它,之後才能談怎麼做朋友,成了朋友就容易做生意了。

所以經濟部鼓勵民間成立基金會等措施,都是大原則之下,排除障礙、製造環境的作法。

問:你剛剛提到要排除過去的障礙,在過去我們沒有與蘇聯來往時有什麼障礙嗎?

答:沒有來往就是最大的障礙。排除障礙就是把意識型態丟開,完全照正常的經貿關係去做。

為什麼要有誘因呢?就是因為過去幾十年沒有來往,光是正常還不夠,要給一點誘因。你假如與它做生意,光是用現金、信用狀交往還不夠,因它外匯不足,政府是不是考慮在融資貸款方面給一點?我們就要考慮啦。不一定能成,但這些都是誘因。

而真正具體的誘因,就要看我們的商人做生意做到什麼地步,商人的困難在那裡?現在還是一個摸索的期間,會有問題都是因為瞭解不夠。

蘇聯過去是完全封閉的經濟狀態,對外是只有一個窗口的,我們這裡自由經濟是多窗口的。多窗口去投到一個窗口,就形成瓶頸,大家擠著要進去,怕先進去的拿走裡面所有東西,秩序比較亂了。

談不上有國家政策

問:目前經濟部究竟能在那一個階段幫什麼忙呢?

答:我覺得經濟部在資訊方面可以做一些事,像讓我們的外貿協會到蘇聯設一個單位、據點,廣為搜集資料,為所有去那裡的廠商服務。第二是把蘇聯所有這些資料有系統地分析、介紹,這也由外貿協會來做。

第三我們多鼓勵、協助組團去,不要單獨去那裡,以免被個個擊破。

第四,如果有組織、有計畫的去那裡商談經貿的事務的話,一定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具體方案的執行、推動,需要政府從旁協助。譬如講,你要是很有組織去和人家談貿易,對方最後一定說,我是很需要你,但抱歉我沒有外匯,沒有外匯怎麼辦呢?只好雙方講好,我買你的東西、你買我的東西,就是對等貿易。對等貿易如果沒有政府參與、支持,是做不成的。這一點我們很樂於幫忙,大致上經濟部就是扮演這樣角色。 問:就經濟部的接觸,東歐、蘇聯有沒有比較正式、或接近官方的管道來接觸我們,想要來成立管道……?

答:沒有、沒有,就我瞭解,現在蘇聯對我們的印象是,有中華民國這樣一個地方,很小、但經濟力量很大,外匯存底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就蘇聯那個沒有外匯的國家來講,它很羨慕,因此能跟我們做生意最好,現在加盟共和國各顯神通,很想與外界做生意。

大致上是如此,談不上有更高層次的國家政策,只是各個地方的興趣。

(李慧菊採訪,林蕙娟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