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華人都知道,今天的西安,古名長安,代表中華歷史上的唐朝盛世。當時的中華文明,從這裡沿著古絲路西傳,深深影響了其他國家。
如今,大陸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大戰略,真的有一個「長安號」火車,固定從這裡出發,將中國製造的產品,運往中亞市場,往後還可直達歐洲。
4月18日凌晨,西安國際港務區內的貨櫃中心站裡,高架塔上的強光照射,把漆黑的地面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這裡是通往中亞五國的「長安號」國際貨運列車的發車現場。沿著鐵軌兩旁,整整齊齊疊放著數十個標準貨櫃。只見十層樓高的巨型龍門吊在鐵軌的上方,前後來回移動,將貨櫃一一抓到火車上方,瞄準然後緩緩放下,貨櫃穩穩放置在一截截的車廂上。
海運40天 長安號6天跑完
零點52分,站方人員手搖綠色旗幟,正式下達發車令,開往中亞的長安號準時出發,長達55截車廂的貨物全數滿載,載著大陸生產的重晶石粉、石油鑽井、蘋果原汁等,轟隆向西開去。
根據火車時刻表,長安號3天後就抵達新疆與鄰國哈薩克交界的阿拉山口,換軌後,再3天抵達哈薩克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全程3860公里,沿途停靠40餘站,包括中國的蘭州、烏魯木齊等西北大城,可到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吉爾吉斯首都比斯凱克,最遠可達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特。
若是走海運,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得花費40天,而長安號只需6天。兼具運費及速度的鐵路運輸優勢,讓長安號成為一帶一路中的「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列車」。
早在2013年11月28日首發的長安號,隨著一帶一路逐步貫徹落實,這輛中亞列車也從當初的每月一班,增加到現在的每月6~8班。
「今年2月份春節那一週,更是一口氣發了10班,」主管長安號運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內陸港運營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朝陽說。
這些台灣人聽起來陌生無比的國家和城市,透過長安號,一年半以來從中國進口了累計9萬2000噸的貨物,貿易總值達1.4億美元。
長安號,正是西安打造內陸港的最重要動脈。西安並不靠海,卻致力於構建一座「西安港」,拓展國際物流大通道。
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這份一帶一路的最高指導計畫中明確指出:「支持西安建設國際陸港」。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楊明瑞指出,西安港沒有碼頭,卻能做國際中轉樞紐,原因是被中央定位為如同上海的「一類口岸」定位。西安於2014年即獲批建立一類口岸,既可做為外國貨品的到達點,也可以是中國貨品出口國外的始發點,不必再經過其他港口。
不必中轉 成本降低流通快
以一個盒裝鮮奶的「海陸之旅」,形象地說明了一類口岸如何改變了西安人的生活。
例如,以前西安市民要想喝澳洲進口的牛奶,得先運到上海進行檢疫檢測,通關後分裝,再透過公路運輸到西安,不僅頗費周折,還要多花錢。
現在從澳洲裝上船,海運到上海,不必檢疫通關了,直接裝到火車上,到了西安港綜合保稅區,再辦理海關檢查。合格後,「擦」一聲打開通關鎖解封,就能直接運到西安各賣場的貨架上。
西安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月望指出,西安成為一類口岸後,第一個意義在於「不必中轉」,所以速度比以前快,月初鮮奶在澳洲出廠,月底送達西安消費者手裡。
「第二個意義是中間環節變少,」趙月望說,進口商的成本因此降低,售價降低,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零售業者的利潤也更好。
從無到有,西安綜合保稅區的總投資19億人民幣,目前進駐廠商將近100餘家,包含加工貿易等各大類企業。
例如日本第五大物流公司日通早在2012年進駐西安港,隨著一帶一路點名西安港,今年3月時,日本日通總裁再次派團來西安港,擴展雙方進一步的合作。
看好西安港的物流優勢,西安綜合保稅區透露,最近台灣科技品牌宏碁正在洽談進駐。
除了一類口岸新優勢,西安港也開辦虛擬的「網上絲綢之路」,也就是跨境電商。自2014年10月28日啟動,不到半年,累計成交6萬單、60萬美元,如今已達每天上萬單。趙月望強調,在這個網站上,銷售清一色是國際知名品牌商品,尤其是奶粉,主要自英美日澳進口,出口以俄羅斯、保加利亞及非洲居多。
西安港的網上絲綢之路,做得比阿里巴巴的海外購物平台「海淘」更快捷。趙月望解釋,在「海淘」下單買東西,要20天才能到貨;如今透過西安港的網上絲綢之路,隔天就送達家中。
為什麼能這麼快?那是因為不少海外進口貨物早已存放在西安港的保稅區倉庫裡,一有人下單便立刻出貨,而且價格比較低。對賣家而言,商品入保稅倉後先不完稅,接到訂單商品出庫時再完稅,這樣對商家的運轉資金壓力也較低。
吸引20餘家電商企業入駐
西安港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阿里巴巴、京東、國美、卡行天下、霍氏集團、新加坡輝聯集團等20餘家電商企業入駐,中國西北的電商產業高地正在形成。
「這也是我們要向台灣企業推廣的項目,」趙月望說,台灣產品可以馬上對接網上絲綢之路,中國的消費者若在網上絲綢之路發現很喜歡台灣某件衣服,下單後,立刻可以出貨,因為台灣賣家早就用中國郵政把商品寄到西安港存放。
擁有便利節省的運輸優勢,知名度卻不高,趙月望形容西安港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中亞列車、一類口岸、海鐵連運、跨境電商,是西安港發展上的「四大金剛」。持續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掌管西安港的楊明瑞,工作清單上列滿了未來要做的事,包括長安號要再向西延伸到歐洲的貨運專車,加開水果植物口岸及整車口岸等,朝「中國最大國際陸港」的輝煌前進。
【中亞透過「長安號」進口哪些產品?】
工業原材料:重晶石粉、工業鹽、高效脫硫劑、電熱油汀等
機械設備:甘草酸提取生產設備、石油鑽井等
建材:強化地板、磁磚、塑膠粒等
工業零配件:石油鑽採設備零配件、鋼管件、石油設備配件等
食品:果汁、濃縮蘋果清汁
輕工產品:自行車、塑膠製品、除塵器、紡織品等
合計:6大類,206種產品
(資料來源:西安國際港務區/整理:邱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