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技職校長經驗談,大學收穫最多的一堂課(二)

好險 當年我有修這門課!

李雅筑
user

李雅筑

2015-02-25

瀏覽數 12,300+

技職校長經驗談,大學收穫最多的一堂課(二)
 

本文出自2015大學入學指南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 林志城

預測未來、規劃人生,自信迎接挑戰

上大學前,我不太用功,高中念放牛班,成績不太好,之後考上化學系,由於爸爸是食品工廠顧問,也算是跟隨他的腳步。大學生活自由,從鄉下移居到城市,世界的繽紛與遼闊,讓我大開眼界。

當時我參加了許多社團活動,像是大一在學生活動中心時,每個星期要畫三張全開海報,忙得不可開交;大二是美工社,大三進到系學會,成為系刊主編。

這些社團經驗很珍貴,無論是當幹部或是社員,都是一種學習,試想人生還有哪個機會可以組織一個團體,甚至失敗了都沒關係呢?

「未來學」打開人生視野

大二我修習一門全校的必修課程「未來學」,從此改變我的人生觀,20年前就有這樣的課程,實在很難得。未來學主要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重大領域的未來趨勢,像是願景或是未來挑戰等,師資則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希望能培養學生們的預測和未來規劃能力。

從那時起,我訓練自己的規劃能力,從自我人生方向開始,訂定短、中、長期計畫,有了縝密的規畫後,自己就能隨意分配時間,也能在同時間內處理許多事情。

當兵時,我就展現出不凡的規劃能力。有個任務是簡化計畫,也就是把目前龐雜的業務簡化,面對這些資料,我研讀企管相關書籍,並運用未來學的概念,一步步將計畫縮減。

現在當上學校主管,同樣要有宏觀思惟。當其他人還在煩惱明天或後天的事,身為主管就要眼光放遠,開始規劃明年、後年,甚至是想像五年後的世界。才能比別人早一步因應。

面對變化快速的社會,很多學生對於自我生活難免走一步算一步,像現在很多月光族,就是缺乏未來學的概念。若想累積實力,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就是很好的方法,也可以及早檢視自己的不足。

未來學有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每年在國際間移動的學生約有60萬人,異地學習已是人人想把握的機會,學生應趁著在學期間多參與交流活動,打開眼界,心胸也就能寬廣無邊。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 林品章

理性感性兼具,把創意變產品

從小我就對藝術很感興趣,大學就讀美術系,更加深我對設計領域的喜愛,從此一頭栽進設計學門。念大學時,台灣的設計教育還未發展成熟,不過系上留學歸國的老師會分享許多國外設計案例,讓我大開眼界,也下定決心未來要出國一探究竟。

美術系課程分為理論和實務課,一開始以為理論課會很生硬,但我卻愈讀愈有興趣,無論是廣告學或是設計史,都是奠定美術概念的基礎學科。

實作課則是系上的重頭戲,透過動手做,實際展現自己的創意發想,每次上課,都讓我充滿期待。我們會運用石膏、鐵絲和金屬等材料勞作,時常熬夜趕工,也不嫌累。

記得我有次在手工藝中心研習,竹工師傅教我們以竹子設計物品,挑戰很大;我整整花了兩個星期研究和設計,完成了一個竹製檯燈。那股專注和熱情,許多人很難想像,設計人總是在一遍遍的嘗試中,培養出堅忍毅力,非得要做到自己滿意,才肯停手。

創意可以天馬行空 但也要能商品化

為了累積更多實務經驗,我還利用暑假到業界實習,對我來說,這是大學生涯中最有收穫的課程。例如我曾在印刷公司做廣告設計,實際接觸業界的工作流程,讓我有機會發揮課堂所學。之後我也到廣告公司打工,了解影像廣告的操作模式。

設計是個有趣的學問,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不僅要有創意思惟,也要有邏輯思惟。設計不能像是美術一樣,只管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還要了解創意能否實現、商品化、生產等程序,才能具體呈現設計理念。

一路念設計以來,我學習到如何將想像力轉化為實質可用的商品,對我的人生產生很大改變。面對少子化的趨勢,辦校興學愈來愈不容易,找到特色是大學的唯一出路,我會把自己從大學就開始培養的設計能力和創意,注入在教育之中。

嘉南藥理大學校長 李孫榮

掌握人生核心價值,讓心安定再出發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我在宜蘭山區長大,小時候沒什麼念書,整天在山裡跑來跑去,國語也不太會講,但當時山上孕育了我的靈氣,容易融入大自然,並能感受到萬物之氣。之後靠著不斷學習,一路念了國中、高中。

高中時對物理和電機很感興趣,聯考時填了幾百個其他科系,但只填了一個化學系,沒想到不偏不倚就上了化學系,人生際遇真的很奇妙。進了化學系後,每天騎車到處玩、忙著參加活動,像是山地服務社和籃球校隊等,對未來並未抱有太多想像。

從化學課老師一席話 體悟人生道理

直到大三,一堂課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修女老師李偉平在「量子化學」的課程中,巧妙結合學術知識和人生哲理。她談到,所有物質的本質是原子,在當中電子一直繞著原子核,做規律的橢圓形運轉,有遠有近,但是終究回到軌道上。而人生也是如此,當有了中心的拉力,就能不偏離常軌,走在對的道路上。

當時聽到這段話的我相當震撼,原本一堂枯躁生硬的化學課,對自己有了一些意義。我體悟到,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中心價值思想,否則就會像電子一樣,消逝在浩瀚宇宙裡。

大四的謝師宴,這名修女又說了讓我感動的話語。當時其他老師們輪流上台,祝福所有畢業生前程似錦,當修女老師上台時,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沒有什麼話要說,只想要祝福大家,永遠保持一顆平安的心。」

就像是一支箭一樣,這句話讓我完全震懾住。當時我心想,究竟人生在追求什麼呢?原來就是在追尋一顆平安的心。關於平安的心,也是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昇華,也就是說,只要能把心安定下來,就能面對所有人生挑戰。

這句話在我自己身上完全實踐,畢業後我到美國念書,這些話就是支持我的力量。念博士班時,我的指導老師是猶太人,相當嚴格,也是個有話直說的學者,許多人都說我勇氣可嘉。

但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來美國的原因,我知道現在的所有困難都會是將來的養分,我不斷鞭策自己,每天都過得相當充實。

之後我不僅成為老師第一個三年就畢業的學生,博士論文也榮獲該年度全美優秀研究生獎。

我想這要歸功於所有老師的教導,我深刻體會,心境的安定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回國之後,我在嘉南藥理大學工作,一路從系主任、院長、副校長到校長一職,每次面對全新的職務,我都會停下腳步思考:我為何要接、我為了什麼理念而接受任務,想清楚了之後,才會開始動手做。之後遇到困難,我總是有辦法很快解決和適應,轉換成正向能量。

現在我每次演講或是學生聚會,我總是提起這名修女老師講的話。每次說,總是能看見一兩名學生被感動,眼睛閃著亮光。

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意義,將正向能量傳送出去,總有一天能感動學生,看見學生的豐碩成果。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 朱元祥

找到對的學習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我大學、研究所都是在美國念書,多年求學生涯中,有兩堂沒有學分的方法學課程,讓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一堂是「個人職涯發展」課程,由各系所老師授課,也穿插一些學長姐的心得分享。

這堂課教導我們如何培養未來所需能力。首先,要先找到自己的興趣,現在許多年輕人很迷惘,念到大學,仍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我想這可以從生活面著手,看看自己對哪件事情的耐磨度很高,總是為此忙到天昏地暗,也樂此不疲,這就是你的興趣所在。

第二,是了解職業所需技能,像是如果想當飛行員,就要知道飛行員需要哪些資格和條件,這必須先做功課,每個國家都設有職業分類資訊系統,以及該職位所需的技能,可以多參考。

隨時檢視自我 保持競爭力

時代改變,也會衍生許多新職務,像是現在很紅的宅經濟等名詞,就可以到報章雜誌上找資訊。

第三是懂得檢視自己的能力,一旦發現不足,就馬上修習相關的課程來補強。這要擬定一份計畫,從短、中、長期來規劃學習的時間表,一步步達成目標。

目前許多學校也很重視學生的職涯發展,開學時會請學生填寫職能檢測或是性向測驗,但是許多學生只把這項測驗當成是件單獨的事情,這是很可惜的事情,這項測驗應該跟課程連結,讓修課能更有意義。

我想分享的另一堂課是「如何拿到A(How to Get A)」,在這堂課我學習到,念書要有策略和方法,快速抓到知識精華,才不會白白花費時間,卻沒有太大成效。

大家都知道念書的方法是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複習。不過每個步驟都大有玄機,像是在預習時,面對龐雜內容,應該要先閱讀和了解作者自述、書籍大綱和章節安排等,用宏觀角度了解整本書的思想體系和脈絡。

腦袋裡有了藍圖後,上課時,就能更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等到一下課,就能和其他人一起討論、思辨。

最後在複習時,可以將每個章節的標題改成一個個問句,看自己是否能回答,接著用自己的話,將答案寫在筆記本上,更能完整理解。

這兩堂方法學對我很受用。當上校長後,每天要面對許多龐雜事情,無論是用人或是做事,都要建立一套方法學,更能事半功倍。我也勉勵學生,學習就是找到對的學習方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